智农首页
北京[切换城市]
退出 登录
杨树病害之杨叶锈病防治
662
切换pc版

[症状]

春天杨树展叶期,可看到树上布满黄色粉堆,形似一束黄色绣球花的畸形病芽。严重受害的病芽经3周左右即干枯。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染后,形成黄色小斑点,叶背面产生散生的黄色粉堆,即病菌的夏孢子堆。严重时夏孢子堆可以联合成大块,且叶背柄部隆起。受侵叶片上有时形成大型枯斑,病叶提前脱落,甚至枯死。嫩梢受害后,其上产生溃疡斑。

[病原]

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栅锈属(Melampsora)的马格栅锈菌(M. magnusiana Wagn.)和杨栅锈菌(M. rostrupii Wagn.)。夏孢子堆黄色,,散生或聚生。夏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可橙黄色,表面有刺状突起,直径21~30μm。冬孢子梭柱形,褐色,大小37~50×10~15μm。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我国尚不清楚。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冬芽和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杨树萌芽时,菌丝发育形成夏孢子堆,成为当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夏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透角质层侵入,借风传播。5、6月为第一次侵染高峰,9月为第二次侵染高峰。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0℃。种植密度过大,气温高,降雨多,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幼苗和幼树易感病。

[防治方法]

(1)早春清除病芽。必须注意,操作时避免孢子飞散,否则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2)选育抗病强的品系育苗或造林。

(3)药剂防治:叶片发病初期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代森锌100倍液,50%退菌特500~1000倍液,0.2~0.3%石硫合剂。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