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组培周年繁种技术
489
切换pc版

  江西省宜春地区食用菌研究所

  罗惟希 闵子文

  廖洪初 卢 云

  百合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是一项新型的无性繁殖技术,该技术对于加速百合

新品种选育进程,促进良种区域化,提高种质资源质量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结合本地区百合生产以龙牙百合为试材,对百合组织培养周年成种快繁技

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一、组培苗的生产程序

  (一)取材和消毒 选用百合种球近外部及中间部位的健壮无病鳞片,用清

水洗净后置入0.1%升汞中浸渍30min,清水冲洗;鳞片表面再用70%酒精脱

脂棉擦拭后即用清水冲洗3再在10%中性肥皂液中浸10min后用清水冲洗;用

消过毒的清洁纱布吸于水分,并置于无菌条件下,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20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2~5次,吸去鳞片表面水分,即可接种。

  (二)腋芽增殖 在无菌条件下将鳞片基部朝下直接斜插入附加6—BA2~4mg

/L和NAA2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置于23℃~30℃自然室温下,每日2.5W

/m2、10~12h的光照条件下,培养18~22d可产生愈伤组织和芽点,49d后形

成12~25个绿芽的芽丛。再将其切分成4~8个芽的芽丛块,转入附加6~BA2~3mg

/L和NAA2mg/L的MS固体基中,经过16d培养又可再分化至30个左右绿芽

的芽丛。至32d时小绿芽增大形成小鳞茎状,并继续有新的芽点产生并增大。

又可按前法分割接种于同一新的培养基中培养。这样每隔30d左右就可再分割

增殖1次,每次都可使鳞芽数增加5倍以上,如此1个鳞片一年内就可增殖鳞

芽上万个。

  (三)壮苗培养 如将增殖产生的每个芽丛分割后转入附加有NAA0.1mg/L、

蔗糖6%和活性炭0.5%的壮苗培养基中,培养14~30d可长成30~80个直径

3~5mm大小的壮实鳞芽,并有少量根系形成。再将其分割成5~10个鳞芽小块,

转移到加有100mlMS液体培养基的300ml三角瓶中,在25℃.5W/m2连续光照

条件下,在180r/min的旋转摇床上摇动培养1个月左右,每个鳞芽可增大形

成具有10个左右鳞片的小仔球。将直径约1cm大小的仔球切分成单球转入生

根壮苗培养基中以形成完整种球苗,另将较小的仔球转入新的液体培养基中继

续进行增大培养。

  (四)生根壮苗培养 仔球在附加NAA2mg/L、6-BA0.2mg/L和蔗糖3.5%

的生根壮苗培养基中15~30d,小仔球形成直径0.9~1.2cm,具有发达根系及少

数绿叶的完整种球(苗)。

  二、组培苗的移栽技术

  春夏育成的百合组培种球(苗),应将其带培养瓶放于冷藏箱中于5℃以下

低温处理60d左右后再移入苗床栽培,秋季育成的则可直接移入苗床。苗床可

选用肥沃的砂壤土,整地作畦后采用宽窄行种植,每隔16.5~19.8cm(宽行)开

13.2cm宽(窄行)的深沟,底层埋入腐熟猪牛粪并与土壤拌匀,667m2用猪牛粪

3000~4000kg,其上填一层薄土,形成约6.6Cm深的种植沟。然后将组培仔球(苗)

从培养瓶中取出,用清水冲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于播种沟内两侧中下部交

叉靠放,并将根系均匀伸展,间距6.6cm。再在播种沟中间667m2施钙镁磷肥

25~50kg,覆土厚度以掩盖仔球顶部1.6Cm为宜,并让叶片伸出土面,每667m2

可植4万棵。移栽后用清水浇灌,并在畦面加盖稻草保湿,抑制杂草滋生。1

月下旬选择晴天、土壤干湿适度时覆盖地膜增温。当3月上中旬齐苗时揭去地

膜,及时667m2施腐熟人猪粪尿肥1000kg。清明前后和谷雨前后分别施提苗肥

和罩根肥,每667m2各施腐熟粪尿肥500kg。6月份后当百合叶色变浅可每667m2

浇施碳铵10kg对水1500kg。至7月中下旬,百合仔球可长成25g以上的种球,

应及时收获以供栽培用种球。

  (邮编:336000)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