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炭疽病的综合防治
320
切换pc版

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e.)位居我国十大名花之首,且为南京、武汉、无锡、丹江口及南投(台湾省)等地的市花。其中,杭州、南京、苏州、无锡、武汉等地均有大面积的栽植。

梅花炭疽病(colletotrichum mamaHori)是梅花(含果梅,下同)上常见的重要病害,且是目前我国观赏植物中22种具有全国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病害之一。此病主要为害梅花的叶片和枝梢,导致早期落叶和引起枝梢枯死。叶上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发生在叶边缘的则呈不规则形。病斑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红褐色或暗紫色,上面生有黑色小点。小黑点排列成轮纹状。炭疽病在梅花嫩梢上表现为椭圆形溃疡斑。严重地影响了当年的着果量和花芽分化以及翌年的着花量(亦即观赏价值)。在梅花的整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重复侵染频繁发生,以往主要采用喷药防治法,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且防效亦不明显。经笔者研究,以下述综合防治措施可使该病得以有效地控制。

1.抗病品种的合理配置调查结果显示,梅花不同的花色品种和类型间感染炭疽病的程度差异十分明显。其中以龙游梅类和红梅最易感病,直枝梅类和绿梅较为抗病,而垂枝梅类和粉白花色者居中。鉴于造园学中植物造景对层次与色相等的特殊要求,故在景点的规划设计时应依据上述情况进行合地配置。

2.园林栽培管理措施调查发现,凡管理粗放,偏施氮肥、土壤粘重、土层浅薄或贫瘠、株行距或植株上枝叶过密以及植于风口、亭阁檐下或树荫处的梅树,往往每年的6月上中旬病株率、病情指数高,分别达70%和30以上;反之,至花芽分化前,其病株率、病情指数通常为40%和20左右。

3.结合整枝修剪等以减少菌源 研究表明,梅花炭疽病的初侵染源基本来自上年度被害的枝条上。对比试验显示,凡每年秋末冬初结合梅树整型经过修剪去除罹病枝梢的景点上,翌年梅花炭疽病的发病高峰期较之未行剪除罹病枝梢者一般要晚20天左右;此外,鉴于当年罹病的枝梢及叶片是再侵染之来源,故在梅花生长季节中应及时清除枯枝及病叶并随即烧毁。

4.科学用药 以往防治梅花炭疽病,常自梅叶展开后即用70%甲基托布津wP或40%多菌灵FL,每隔10天左右喷施一次,整个生长季中需喷药10余次。研究表明:自当年梅叶全展开后(4月中旬左右)至花芽分化前(6月底前后)植株的生长状况,乃直接影响翌年着花量的多少和花期的长短,故此期间应是施药保叶的重点时期。经试验,应用40%拌种双WPl50~200倍液,每10~15天喷施一次,防效可达82.3 o~85.09/6,较以往的药防节省人力、物力达50 oA以上。(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