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白粉病防治
560
切换pc版

病害名称:玫瑰白粉病 Rose powdery mildew

症状识别

初发病时,叶片背面出现白色粉状霉层,叶正面逐渐变成淡黄色斑,以后叶片皱缩、扭曲。严重发病时叶片正面也长出白粉。叶柄和嫩梢上病部少膨大、弯曲。花蕾受害后变为畸形,病部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病部霉层中产生小黑点(有些地区不产生),为病菌闭囊壳。病叶枯黄脱落,病重者不能开花。

病 原

Sphaerotheca pannsa (Wallr.) Lev.属子囊壳军亚门、单丝壳属真菌。闭囊壳球形,直径90~110μm,附属丝少而短,内含1个子囊。子囊大小为80~100μm×60~75μm。子囊孢子单孢无色,大小为20~27μm×12~15μm。无性阶段为。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为23~29μm×14~16μm。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芽上越冬。春季病芽萌发,病菌随之侵入叶片和新梢。子囊壳能否越冬目前尚不清楚。由于月季和玫瑰有露地和温室栽培,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以终年不断地产生,并具有较强的耐旱力,长期处于0℃以下也不会丧失活力,所以分生孢子也有可能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植株生长期,分生孢子可以重复产生,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1℃,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23%~99%时都能萌发侵入,但有水滴时反而降低其萌发力。露地栽培的玫瑰以5~6月及9~10月发病较多;温室栽培的玫瑰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为害。一般春季温暖、田间干旱的情况下发病重;一般红花类的较感病。

防治措施:

(1)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芽。早期发现病叶应及时摘除。

(2)合理施肥。氮肥不宜过多,适当增施磷、钾肥。适度浇水,避免过湿过旱。

(3)早春植株发芽前,喷洒1:1:14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或施用77%可杀得600倍液。 (4)发病后可喷施15%粉锈宁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62.25%仙生600倍液。也可试用0.02%~0.03%高锰酸钾喷洒。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