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红白绢病
344
切换pc版

白绢病主要侵害根颈部,主根和侧根也能受害。受害植株的根皮腐烂,地上部分表现叶片褪绿甚至凋萎,提前落叶,植株生长不良。

症状 病害发生于靠近地面的根颈部。开始在根颈部的表面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上面形成白色的绢丝状物,即为病原菌的菌丝体,随后白色的菌丝层覆盖整个根颈部。在高温潮湿条件下,菌丝层可蔓延至病株周围的地面。后期在病根及其附近的周围地表裂缝处长出许多白色和棕褐色像油菜籽状的小颗粒,即为病原菌的小菌核。

病原 Pellicularia rol fsii(Sacc.)West. ,属于担子菌亚门;无性时期学名为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于真菌中半知菌亚门的罗尔夫小核菌。病菌能形成菌核,生在寄主表面,初为白色,后由浅黄色渐变成棕褐色,表面光滑,球形或近球形,直径0.8-2.3毫米,像油菜籽。菌核内部灰白色,结构紧密,细胞多角形,边缘细胞较小,褐色,不规则形。

传染途径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树的根颈部,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丝体和菌核上长出新的菌丝体,从根颈处的伤口侵入,引起发病,以后病部又产生许多小菌核,通过雨水和灌溉水等媒介进行传播。如树干周围长期堆积厩肥,会使根部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透气性差,有利于病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和菌量的积累,发病就较严重。

防治方法 1、 植株周围要保持干净,不要堆积厩肥,因有机物质是病原菌的营养基质。适当多施钾肥,对防止烂根和促进新根生长具有良好效果。 2、 发现植株生长衰弱时,应及时扒开周围的土壤,检查根部,若发现有菌丝和小菌核时,要用刀将病斑刮掉,把刮下的病组织收集起来烧毁或掩埋。用1%硫酸铜浴液消毒伤口,再涂波尔多浆保护,然后用新土覆盖根部。或在发病地面和石灰消毒,部分地面的土壤还要深翻掩埋。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