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幼狗有技巧
297
切换pc版

    秋季是狗发情、交配、繁殖的季节,母狗妊娠期平均为60天,一般产下小狗即进入严寒的冬季,因幼狗具有软弱无力、消化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等生理特点,极易造成死亡。因此,冬季做好幼狗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一、防寒保暖。冬季犬舍内温度应保持在13-15℃之间。防寒保暖可采取以下措施:

    1、犬舍的门可吊草苫,窗子封上塑料布,对幼小狗的圈舍还可仿照塑料大棚方法进行保暖,同时要堵塞墙壁一切缝隙。

    2、有条件的可用红外线灯照射、墙壁之间建火墙取暖。一般应配置狗床,上面垫厚料,并要勤换勤晒,保持干燥。

    3、天晴日暖时,让狗多晒太阳。加强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二、幼狗的管理

    1、“两维持、三过渡”:“两维持”是指维持在原圈舍饲养和维持原饲料饲养。“三过渡”是指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的过渡。饲料过渡:仔狗断奶后1周左右,饲料配方仍与哺乳期补料相同,以后逐渐过渡,至断奶后2周左右,即可改为幼狗饲料。饲养制度过渡:稳定的生活制度可促进幼狗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幼狗饲料宜精,定时定量,少喂多餐,每餐只喂七八成饱,以保持其旺盛的食欲和消化能力。环境过渡:仔狗断奶后采用原圈饲养法,即不调离原圈,不混群并窝,只将母狗带出。这样,几天后幼狗即可适应。然后再根据大小、强弱、种用、肉用等分群饲养,幼狗3-5天即可适应新环境。

    2、训练“三点定位”:“三点定位”是指吃食饮水、睡觉、排粪尿的地点固定。饲养人员将饮食用具放在固定地点,不能经常变换位置。幼狗进入新圈舍后,第一次睡觉的地方很重要,幼狗认为最安全,以后都会在这个地方睡觉,所以第一晚要把幼狗关在或栓在指定地点睡觉,数天后就可固定下来。若幼狗到处排粪尿,管理人员可将粪尿集中起来,堆放在指定地点,一般几天后,幼狗即会在这个有粪尿味的地点排便。

    3、去势和分群管理:不留作种用的公狗一律去势,以提高肥育效果。去势可在2月龄时进行,选择天气晴朗、无大风的日子进行。对于母狗不要求去势,因为性成熟时已达到出栏期,对肥育无多大影响,但对淘汰母狗应去势育肥。根据大小、体质强弱进行分群管理,可减轻饲养管理人员负担,利于幼狗的生长,提高肥育效果,一般每小群以8-10只为宜。

    4、驱虫和预防疾病:冬季狗的传染性疾病多发,特别是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等危害幼狗严重,为了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应做好驱虫及食槽、用具和犬舍的环境消毒,消除病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驱虫一般在20-25日龄时进行,以后每月定期进行一次,驱虫后的狗粪和虫体集中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和传染其他狗。水盆每天清洗1次,食盆、水盆每周消毒1次,可煮沸20分钟,也可用0.1%新洁尔灭液浸泡20分钟或用2-4%烧碱水浸泡,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张玉姐)

( 来源:《新农民》2007年12半月刊上半月 )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