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244
切换pc版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山羊发生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曾在我国西北地区有过流行,在我县及周边地区尚无报道。近年来,由于山羊流通、交易频繁,引起了山羊痘的传播和流行,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发展。2003年下半年,山羊痘在我县沙溪等乡镇首次发生,经过及时采取扑灭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

1 流行情况

2003年9月中旬,沙溪乡万坝村养羊专业户刘某从市场购买72只山羊饲养,半月后,发病27只,死亡3只。接着在沙溪乡周边钱家乡、荆角乡、龙泉乡先后发生该病。疫情涉及4个乡5个村9个村民组17户,共饲养山羊507只,发病152只,死亡18只,发病率为29.9%,病死率为11.8%。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羊体温升高达39.5~41.5℃,精神沉郁,拱背,发抖,轻咳,结膜潮红;有的呆立或卧地不起,从鼻孔流出浆液性、粘液性、脓性分泌物,呼吸、脉搏增速;少数羊食欲下降、饮水量减少,多数羊采食、饮水停止。2~4天后,病羊全身皮肤,特别是乳房、阴门、口唇,四肢内侧等少毛或无毛区,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红斑,并发展成凸出于皮肤表面的实硬丘疹;有的羊病变部丘疹相互融合,使皮肤凹凸不平。若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无继发感染,病羊体温逐渐转向正常,食欲逐步恢复,以痊愈转归;若体况较差,饲养管理不良或继发感染,可引起死亡。

3 病理变化

经过对死羊的剖检发现,羊体明显消瘦,体表皮肤呈典型的痘疹病理变化,气管、支气管粘膜上有浅灰色小结节并附有浓稠粘液,肺有干酪样结节和卡他性肺炎区。其它内脏器官没有典型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1)采急性期病羊皮肤疹块,按1∶3用PBS(pH7.2)研磨,反复冻融,超声波裂解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作待检抗原,与山羊痘阳性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经37℃,24~48小时观察为阳性。(2)采未经羊痘免疫的康复期病羊血清,与山羊痘标准抗原作琼脂扩散试验,经37℃,24~48小时观察为阳性。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此次疫情为山羊痘。

5 防制措施

5.1 疫区 (1)封锁疫区、疫点,扑杀病羊:对发生疫情的村寨实行封锁,禁止疫区、疫点内的山羊及其产品运出和出售;对病羊进行扑杀,尸体深埋;对与病羊接触的同群羊进行隔离。(2)消毒:对发病羊农户的圈舍、用具以及可能被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清扫后,用消毒灵、消毒王等进行消毒,隔日1次,连用3次。(3)紧急预防接种: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山羊用山羊痘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每只羊皮内注射0.5ml,4~6天产生免疫力。
5.2 养羊农户 (1)免疫:每年秋季对存栏山羊用山羊痘活疫苗进行预防注射,常年对断奶羔羊、新购进羊群进行补注,密度达90%,免疫期可持续1年。(2)检疫:农户引进或购进山羊必须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合群饲养;检疫部门要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监督管理,发现病羊及时处理,防止疫源传播。(3)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定期对羊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消灭病原。(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山羊生产能力和抗病能力。一是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实行种草养羊;二是加强羊舍改造,不能将山羊饲养在狭窄、拥挤、阴暗潮湿、卫生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三是定期驱除山羊体内外寄生虫。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