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我国南方有15省、市、区种植中稻,面积大。中稻的单产水平高,总产量多,抓好中稻生产对全年水稻总产的增加起重要的作用。今年全国中稻面积比去年略有增加,长江中下游、西南等地的中稻移植期比往年提早、早发性较好,生育期较长,针对中稻苗情特点,为了确保高产稳产,应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一、明确目标,分类指导
中稻大田栽培管理总的目标应是:前期早管促早发,中期稳长攻大穗,后期勤管防早衰。田间茎蘖消长动态上达到栽(抛)后7天内始蘖,13~15天盛蘖,20~25天内够苗,最高茎蘖苗与成穗数的比例为1.25~1.3:1,最大叶面积系数7~8,齐穗期封行不封顶,单茎绿叶数4~5片,收割时秆青籽黄。力求使茎蘖成穗率、结实率达80%以上,从而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
南方中稻的茬口类型主要有油菜茬中稻和小麦茬中稻,栽插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上旬和6月上旬~6月中旬。品种类型有中籼和中粳及杂交组合和常规品种,并以杂交中籼稻为主,优质品种的比例亦较大,品种的生育期多为130~160天,以大穗型和穗粒兼顾型品种为主。种植方式有移栽稻、抛栽稻及直播稻。中稻地区多为早、中、晚稻混栽地区,病虫草害交叉发生。产量水平各地因条件不同差异亦较大,一般亩产为500~700公斤。因此,各地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栽培管理水平及上述的不同因素,实行分类指导,切实加强中稻的大田栽培管理,夺取中稻生产的丰产丰收。
二、前期早管促早发,争多穗
中稻前期,要早管促早发,争取有较多的低位分蘖。早发的分蘖成穗率高,穗大粒多,易获高产。
(一)早施促蘖肥,补施壮蘖肥。中稻的施肥总量各地差异较大,但高产栽培的基(面)肥与追肥比例多为:氮肥6:4;磷肥应以作基肥施为主。钾肥用作基肥和追肥的比例为5:5,施用追肥时分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为6~5:4~5。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氮肥是促使大田分蘖早发、快发的重要条件。早施就是指移栽稻在移栽后5~7天施第一次促蘖肥,数量宜偏多,占分蘖肥的70%~80%;再过5~7天,看苗情施肥,即分蘖势弱,苗色淡的田块,补施壮蘖肥,促平衡;直播稻则应在一叶一心期和四叶期分别追施一次氮肥,占总施氮量的30%左右。达到前期早发但不过头,为中期长穗创造条件。每次施肥都应与灌水相结合,实行以水带肥。
(二)浅水勤灌,适期烤田。前期即分蘖期的水分管理以促早发为目的,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即移栽至返青期间,一般水层以不淹没秧苗最上全出叶的叶耳为适度;返青后间歇灌溉,即灌2~3厘米水层,待其自然落干间歇2天左右,再灌第2次水,即后水不见前水。
要适时烤田,一般掌握“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即当茎蘖苗达到预期的成穗数,其中旱育壮秧和抛秧稻达到80%~90%时,或移栽后已达20~25天,或已到该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前一个叶龄,即要开始落水烤田。烤田要掌握先露后晒,分次进行的原则,其程度以不陷脚、冒白根、未开裂为宜。凡耕层深厚、肥水高、苗势旺、苗数足的晒田宜偏重,反之则偏轻。
(三)化学除草。中稻田杂草的防除以化学除草为主,一般在移栽后5~7天与第一次追促蘖肥相结合进行。免耕或直播田前期杂草严重的田块,应在抛秧(直播)前施用灭生性除草剂。
(四)病虫防治。中稻生长前期要注意防治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可结合稻田养鸭吃虫、利用诱虫灯灭虫等方式灭杀害虫,减少使用农药。需要施药时要根据当地病虫情报及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用药时注意保护稻田天敌和中性昆虫的繁衍,以便在成穗期能更有效地控制害虫。
三、中期稳长促壮秆,攻大穗
中稻生长中期,栽培措施上要围绕稳长促壮蘖壮秆保蘖争穗,关键在于稳氮促碳,保持稳长,达到群体适当,冠层结构合理,顶部3片叶长度适中,挺拔不披。
(一)正确施用穗肥。中稻生产上应用的多是大穗型和穗粒兼顾型品种,生育期长,产量潜力大,要普遍增施穗肥,并以促花肥为主,保花肥补充。促花肥的施用要掌握一个“巧”字,要三看:即看田、看苗、看天。即一看田脚肥瘦情况,田脚肥,基肥足,分蘖肥施得多的,如叶色转色不明显可以少施氮肥,配施钾肥;二看苗势、长相,叶片挺直、叶色发黄的要多施一些肥;三看天气。如阴雨天可少施肥,晴天可适当多施肥。促花肥的施用时期和数量一定要严格掌握。一般在叶龄余数3.5叶时施用,施氮量约占穗粒肥总量的70%~80%,施钾肥量占穗粒肥总量的80%。当叶龄余数在1.5~1.2时,如叶色退淡严重的,可补施一次保花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好;叶色正常的不施。对出现缺锌病状的田块,采用叶面喷施的办法进行。
(二)灌好孕穗保胎水。幼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应以浅水湿润,间隙灌溉为主,即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后再复水,“后水不见前水”,待到孕穗后期以浅水层为主,严防受旱。
(三)防治病虫害。中稻中期特别是孕穗后期的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亦重,应在病虫预测预报准确的情况下,确定主治和兼治对象,选择适宜农药,搞好7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1~2次混合用药总体防治。7月中、下旬的防治对象主要有稻飞虱、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等;8月上、中旬的防治对象主要是三化螟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
四、后期勤管防早衰,增穗重
中稻生长后期,田间管理要围绕着保护茎叶和根系不早衰,增强稻株抽穗后的光合效率,促使高运转、高积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从而获得高产优质。
(一)补施粒肥。粒肥的施用以根外喷施叶面肥为主。水稻灌浆期如果叶色较淡,或植株表现出缺硼症状的田块,喷一次硼肥,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二)调节水分。后期应实行间隙灌溉,保持田面处于干干湿湿状态,灌浆期以湿为主,蜡熟期以干为主。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粒重及米质。一般掌握在收获前5天左右断水。尤其是早熟品种抽穗扬花期最易受高温热害,如遇异常的高温天气,宜采取灌深水,有条件的可采取喷洒清水,以提高田间湿度,降低温度,避免高温热害影响结实率。
(三)防治病虫害。后期的病虫害主要有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防治的关键是破口期采取一次总体用药防治,个别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可单独补治。后期的施用化学农药要严格选用对稻米无公害的农药品种,准确掌握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四)适时收获,及时干燥。大穗型的杂交中稻,二次灌浆现象明显,在许可的范围内,适当延迟收割期对提高结实率、粒重和米质有明显作用。一般掌握黄熟期收割,尽量采用机械化联合收、脱,防止割后堆闷,干燥宜采用阴干、风干或间歇晒谷,防止高温爆晒,以提高整精米率,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机械干燥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