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瘤矮病综合防治技术
407
切换pc版

    广东省信宜市在近十年来进行了水稻瘤矮病综合治理防治技术试验,初步探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该技术采取“三及时”,即:收割后及时翻犁、播种后及时施药和插植后及时剔除病科。通过治虫防病,扑灭传毒昆虫电光叶蝉,翻犁晒田使再生稻和落粒稻不能存活,从而杜绝该病的初侵染源。防治策略是治虫源,保全面;治秧田,保本田;治前期,保后期。 此项综合防治技术可操作性强,群众容易接受,发挥了较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对中等偏重发生年份使发病科率控制在12%以下,大发生年份使发病科率控制在17%以下,取得较好的综合防治效果,效果达85.0 % -92.1 %,控制水稻瘤矮病继续向新区蔓延。其主要的综合防治技术如下: 一、选用丰产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不适宜电光叶蝉食性的抗虫品种,如早稻选用:丰优丝苗、优杂青珍、中优粤香占、华丰16、华优86、培杂双7、培杂茂选、优优128等;晚稻选用:华杂青珍、超丰占、穗科占、博优3550博二优15等。 二、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0.4 4%的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含吡虫啉)拌种。具体方法:每5公斤种子量浸种催芽,用2.5%扑虱蚜1小包加水1公斤溶解后拌谷芽。因吡虫啉有很强的内吸性,药效期长达1个月,结合秧田施药防治,对电光叶蝉效果更加明显。 三、注重控害的栽培技术 水稻密植、偏氮,稻株生长嫩绿、郁闭,小气候湿度增大,有利于电光叶蝉发育繁殖、滋生、积累,降低稻株的抗病能力。针对上述情况,采取如下栽培措施: 1、狠抓冬春期预防,减少初侵染源。冬、春季和夏收前后,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杂草。收割早稻后,撒施石灰犁田,及时回水沤田。收割晚稻后,对冬闲田及时翻犁晒白,加强对冬种作物的害虫防治,“一次性机耕”的地方要注意收割后及时翻犁,避免再生稻和落粒自生稻的生长,减少电光叶蝉滋生。 2、适期播种,避免收割办田期间电光叶蝉迁入秧田的高峰期。培育稀播壮秧。杂交稻亩播种10公斤,常规稻亩播种30公斤。选择秧田应远离发病田块,早稻在3月4日-8日播种,晚稻推迟在7月10日-15日播种,统一播种地点、播种时间和插植时间。 3、合理施肥。为提高抗病力,应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进行分期多次追肥,氮、磷、钾比为1:0.5:0.9,亩施纯氮肥10-15 公斤,前、中、后期施氮比例为65:20:15,秧苗追肥分起针、2叶期、3叶期和插前三天追肥,秧苗追肥以粪水加尿素为主,培育无病虫健壮秧苗。因土配方施肥,以农家肥、绿肥为主,化学肥为辅,力求稻株稳生稳长,使水稻前期不猛发披叶,中期不脱肥落黄,后期不贪青晚熟。 4、科学用水。实行科学灌溉,湿润育秧,浅水分蘖,够苗露田、晒田,后期跑马水,杜绝串灌、浸灌、漫灌,改善田间小气候。 四、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电光叶蝉的主要天敌有:褐腰赤眼蜂、二点栉扇、蜘蛛、瓢虫、隐翅虫、步行虫、猎蝽和寄生菌等,对电光叶数量消长起一定抑制作用,保护和利用天敌有如下措施: 1、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淘汰如甲胺磷、甲基1605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2、使用内吸性强的低毒药剂(如吡虫啉类),减少杀伤天敌。 3、注意施药时期与方法,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五、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扑灭电光叶蝉 1、播种前在秧板田亩撒施“米乐尔”或“益舒宝”1.5公斤混细沙10公斤防治三化螟、稻瘿蚊。对谷芽进行种子处理(用吡虫啉拌种)后播种,当秧苗起针后施药杀灭电光叶蝉,每隔4天一次,连施5次,药剂选用吡虫啉类或羊角扭植物制剂虫杀威,每次施药可混合使用病毒立清,以提高防病效果,施药时要有浅水层,并喷及田边、沟边杂草,同一田域要统一施药,最大限度地杀灭电光叶蝉。 2、在插秧后5-7天回青期施药一次,药剂同秧田。 六、结合人工防治,采取补救措施 1、插植时要剔除矮缩秧苗,插后结合中耕拔除病科深埋地下,剥健株补插,并增施适量尿素促进分蘖。 2、对发病较重田,在分蘖高峰期用“九二○”1克(用3毫升酒精溶解)兑水30-50 公斤对病科喷雾,以防止矮缩病科荫闭和抽穗包颈现象的发生。   信宜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农艺师   黄明华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