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蓄留再生稻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385
切换pc版

    再生稻是指在前季水稻(头季稻)收割以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发生出来的再生苗,给予适当的栽培管理而获得一季稻谷的生产方式和耕作制度。中稻蓄留再生稻具有生产周期短、省工、省秧田、省种、省肥、节本、日产值高、一种两收、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中稻地区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稻谷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地处桂北高寒山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多数地区热量欠缺,光照不足,春暖迟,秋寒早,年平均气温在17-19℃,年平均日照仅为1334.8小时,年总降雨量为1548mm,但分布不均匀,易出现秋旱,对水稻生产不大有利。在该县现有的9112.5公顷水田中,就有57.06%仅能种植一季中稻。在缺粮地区种植水稻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中稻保水田发展一季中稻加一季再生稻恰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温、光、水资源,达到增产稻谷的目的。同时还省去了购买晚稻种子、犁耙田、播种育秧、插田等工序和费用,省工又节本。
     地处桂北高寒山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进再生稻蓄留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并从良种良法配套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使之很快成为中稻缺粮地区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提高稻谷单产、增加稻谷总产的一项极富生命力的适用新技术。自90年代中期以后,普遍采用抗性及再生能力强的杂优新组合和推广应用喷施“九二О”促芽保穗和水稻抛秧栽培等新技术,并获得“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超吨粮”的重大突破。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不少双季稻田改种一季中稻,使得该县再生稻蓄留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由于杂交稻优质高产组合的不断更新换代,特别是随着超级稻品种的诞生以及免耕稻作技术的示范推广,给中稻蓄留再生稻这项技术注入了不少新的内容,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不仅成为该县中稻地区的主推高产节本高效轻型稻作技术,而且在沿河双季稻地区也获得了新的发展。现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并参考、借鉴各地成功经验,对中稻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技术措施作如下简要介绍:
     1选用再生能力强、抗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稻中迟熟组合。一般以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后期不早衰、熟色好、生育期适中的杂交稻组合为好。汕优63苗期较耐低温,抽穗扬花期较耐高温,较适合作中稻再生稻。但该组合在当地已种植多年,抗性有所退化。目前可供选用的组合有Ⅱ优58、Ⅱ优838、Ⅱ优多系一号、两优培特、中浙优一号等优质高产多抗杂优新组合。
     2适时播种,培育多孽壮秧。再生稻生育期60-70天,据调查,在桂北中稻地区头季稻收割期从8月上旬至8月底范围内,收割越早,再生稻单产越高。于8月20-25日收割头季稻仍能获得再生稻高产,而在8月26以后收割头季稻,再生稻单产明显下降,若在9月1日以后收割头季稻则再生稻抽穗期易遇上寒露风而造成颗粒无收。因此,头季稻以在春分至清明期间播种为宜,4月10日播种则再生稻难获高产。春分播种宜采用温室两段育秧、旱育秧、塑盘育秧、喷施多效唑或施用壮秧剂等方式培育多孽壮秧,以减少用种量和防止烂秧;在秧苗1叶1心期,可用15%多效唑WP20克兑水10-15公斤喷施。而水稻育秧壮秧剂可使秧床培肥、消毒、调酸、化控四道工序一次完成,操作方便且省工节本,值得大力推广。适当提早播种时间可使头季稻在8月10-15日成熟收割,则能为再生稻获得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3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头季稻超级稻中浙优一号插(抛)植密度为15万蔸左右/公顷,其它杂交稻组合为30万蔸左右/公顷,基本苗120-150万苗/公顷,使有效穗达到375-450万穗/公顷,单产达到9000公斤/公顷以上,再生稻有效穗达到450-525万穗/公顷,单产达到4500公斤/公顷以上。
     4科学运筹水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头季稻除施足有机肥外,按3:1:2的配方,每ha施尿素225kg、氯化钾112.5公斤,使禾苗早生快发,争取在插后20天内达到预期苗数。收割前7-10天重施促芽肥以养根保叶和促进休眠芽提前萌动。据试验观察,每ha施尿素和钙镁磷肥各225公斤、氯化钾75公斤,其再生稻的出苗率、单位面积有效穗和单产分别比对照(不施促芽肥)增加2倍、1.3倍和1.6倍。在每公顷施尿素75-300公斤范围内,每增施1公斤尿素可增产稻谷9.5公斤,每公顷施尿素300公斤比施尿素150公斤的增产18.1%。通过试验示范,得出在该县生态条件下促芽肥的用量以150-225公斤为宜。收割前3天内每公顷施尿素45-60公斤、氯化钾60-75公斤,以促进二次分蘖成穗。同时,用“九二О”1-1.5克兑水50公斤喷稻桩,不仅再生苗出苗快而整齐,而且能显著提高单产。据试验,稻桩喷“九二О”比对照(喷清水)增产23.7%。再生稻始穗至抽穗20%时,用“九二О”1g、喷施宝5ml和磷酸二氢钾250克兑水50公斤喷洒稻株,可促进抽穗整齐和安全抽穗结实。
     头季稻收割前结合施促芽肥灌一次水,然后让其自然落干;收割时保持田间湿润,宁湿勿干;收割后及时灌水并保持田间有水层,直到谷黄不断水。再生稻齐穗后断水2d以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抗寒能力;一般不宜晒田,否则回抑制再生稻株生长;遇寒露风应及时灌水护苗保穗;抽穗后干湿管理到黄熟。
     头季稻的生长季节介于早稻和中稻之间,客观上成了病虫的桥梁田,应加强病虫测报,实行低指标早防,将危害率降低到最低程度。当苗数达到300-330万苗/公顷时即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以增强稻株的抗病能力;抽穗灌浆期重点防治穗颈瘟、纹枯病和稻飞虱。再生稻封行时应注意防治稻飞虱和稻蝽蟓。
     5适熟收割头季稻,适高留稻桩。据区内各地经验,头季稻收割期以不超过8月25日为宜,否则再生稻抽穗扬花易受寒露风影响。适当提早收割头季稻可增强稻桩休眠芽的活力,对再生稻生长有利,但如收割过早又易影响头季稻产量,因此,头季稻应掌握在谷粒黄熟度在90%-95%时收割为宜。同时,因稻株腋芽自上而下萌发,高节位腋芽具生长优势,是构成再生稻有效穗的主体部分,故应遵循“留2(倒2节),保3(倒3节),争4、5(倒4节、倒5节),再加5-6cm的保护段”的原则进行适留高桩。据该县农技部门在林溪乡进行头季稻收割不同留桩高度对比试验结果,以留桩高度为26cm时单产最高,达160.89公斤/亩;留桩高度33cm时次之,单产为136.42公斤/亩。而留桩过低(10cm及20cm)或过高(40cm)单产均不理想,分别比留桩高度26cm的减产63.02%、29.05%和32.91%。综合来看,头季稻适宜留桩高度以25-30cm为宜,这样即可完全留下倒2节腋芽,对夺取再生稻高产极为有利。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