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田节水
1、浇透底水。播前浇足透水,使0~5厘米水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天晴地干情况下,连片规模育秧的可改浇水为沟灌窨水。
2、盖膜保墒。播后将芽谷用木板轻压入床土中,再均匀撒盖麦糠或细土,并及时在苗床上平铺地膜,保湿保墒出齐苗。气温较高时,在膜上再加盖一层薄稻草,遮荫降温。
3、揭膜补水。齐苗后及时揭膜,并喷撒一次透水以弥补土壤水分的不足。遇高温天气可在畦面上铺一薄层麦秸秆或撒些麦糠。
4、控水旱育。齐苗至起秧前要严格控水旱育,晴天中午叶片不卷一般不浇水,遇雨要及时排水降渍。
5、浇水拔秧。起秧前一天傍晚可结合施送嫁肥,浇一次透水。移栽期若遇连阴雨天气,可采取上水拔秧的应变措施,但水层不得拖过两天。
旱育机抛秧秧田水分管理齐苗前同塑盘湿润育秧,齐苗后同肥床旱育秧。
(二)大田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1、提高移栽质量的管水技术
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实行干耕晒垡,采取浅旋旱整、浅水泡田,有利提高整地质量,降低泡田定额,减少渗漏,提高肥水利用率,提高移栽质量。常规手栽水层深度30mm左右,抛秧抛栽时水层不大于10mm。
2、提高群体质量的管水技术
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水浆管理:
⑴ 返青期。水层护苗3-4天,维持吸水与蒸腾的平衡,提高秧苗成活率。护苗的水层深度,要根据苗龄和天气状况而定。天晴一般以建立5厘左右水层为宜,并视苗大小,以最大水层不超过秧苗上部全出叶的叶耳为好。若遇阴雨天,气温较低,则一般以建立2--5厘米的水层较好。
⑵ 有效分蘖期(移栽后1个叶龄至N-n叶龄期)。采取浅水层结合适当断水落干的浅水勤灌方法,确保早发稳发适期够苗(武运粳7号10.5-11叶期达预期穗数苗,95-22、95-20穗数分别为21~23万和19~21万)。即田间灌一次水,保持3--5天浅水层,以后让其自然落干,待田面无明水、土壤湿润时,再灌一次水,如此往复。对于土壤通透性不良的低洼田以及有机肥足、秸秆还田多的田块,还要适当增加断水次数,脱水露田通气,以利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
⑶ 分蘖末期至穗分化期。此期水浆管理的中心是搁田,有利强根壮杆,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一般当群体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80~90%时即脱水搁田,分次轻搁,每次搁田时间约为0.5个叶龄期(4-5天),搁至0~5厘米土层含水量达最大持水量的70-80%,相当于土水势为-0.035~-0.025Mpa时再复水,生产上以田中间土壤出现3-5mm级细裂缝为覆水标准。生产应用上具体还要视品种、栽培方式、肥料水平等而定。武运粳7号亩苗数达17~19万时即开始搁田,在13叶前后出现高峰苗,高峰苗控制在28万左右,成穗率提高到80%左右。
3、提高穗重的管水技术
穗分化发育期(倒4叶出生后半期至抽穗期)以间歇灌溉为主,有利塑造理想株型,提高根系活力,并能保证幼穗正常生长发育。即田间灌一次浅水大约30mm左右,经自然落干以后间隔2-3天,掌握土水势不小于-0.01Mpa(手按见指印),相当于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80—90%时,再灌一次水,每次灌水之间,有一较短的间歇阶段。其中剑叶露尖至抽穗前2-3天应建立浅水层。
抽穗结实期采取湿润灌溉,有利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即每次灌水水层深20mm左右,水层耗尽后2-3天,相当于土水势为-0.01~-0.02Mpa,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时再灌水,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土壤硬板,既无裂缝又不回软。成熟前推迟断水(一般在成熟前10天左右断水)养老稻,确保青秀活熟高粒重。
4、提高肥效的管水技术
推广化肥深施,碳铵、高复等面肥基施;实行湿润追肥,每次追肥前一天灌薄层水,第二天湿润施肥;中期带肥搁田,提高肥料利用率。武运粳7号亩产600公斤亩施纯氮总量稳定在20~22公斤,前中后期比例5.5~6:0.5:4~3.5,穗肥重促轻保;增施钾肥,氮磷钾配比提高到1:0.3:0.5;抽穗期实行肥药混喷,亩喷活力素50~100克。相当于全生育期亩施尿素、碳铵、高复各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生物钾200毫升。
5、提高药效的管水技术
栽后4~5天结合追施分蘖肥及时搞好化除,化除后保水4~5天,水层深度30毫米左右。根据病虫情报,抓好稻蓟马、稻象甲、纹枯病、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综合防治,对发生在稻株下部的病害和使用内吸杀虫剂类农药的,在病虫防治时,应建立浅水层,保水3天左右,以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对发生在稻株上部的病害,在用药防治时可不建立水层。同时要根据天情、苗情、虫情合理处理防病治虫与搁田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搁田要服从治虫。7月中旬需治虫时,应先治虫后搁田;7月20日左右治虫时,应先轻搁或在已行轻搁后治虫,然后再搁田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