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作 节水栽培新技术
325
切换pc版

       水稻旱作是一项节水型种稻新技术。它是将杂交水稻培育成多蘖状秧后移栽到山坡旱地或“望天田”里,在充分利用天然降雨基础上,根据水稻谷生育阶段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补充水分,实行早栽早管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节水、节能、增产等优点。一般年景,水稻旱作灌溉水量每亩只需100余立方米,比水作节水50%以上,亩产量可达500公斤。对于田少土多的山区或水库淹没区,扩大水稻面积,改变粮食生产结构,解决群众吃细粮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稻旱作节水栽培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根据我市近年推广试验,水稻旱作品种选用“汕优63”为好。该品种,苗期长势较旺,再生力较强,抗旱能力亦较高,适合在旱地种植。此外,我市各区县推行的水稻当家品种也可用于水稻旱作。
    
      二、秧苗培育
    
      通常采用水田二段育秧,如能采用旱地地膜育秧,对水稻旱作更具有适应性。海拔高程4O0米以下地区,播种期以3月10日至15日为好。亩播种量20-30公斤。旱地地膜育秧,播种密度,可按一平方寸播一粒。种子应进行消毒、浸种、催芽处理。稻种播后,用过筛细泥土覆盖,搭架盖膜,并经常用喷雾器喷水;保持苗床湿润。追肥、练苗同水田一段地膜育秧。
    
      三、秧苗移栽
    
      秧苗移栽前应进行翻地、掮土、施足底肥。秧苗尽可能适时早栽,以5月10日-5月15日移栽为好,并应适当密植,以达到高产的目的,一般行距18-21厘米,窝距9-12厘米,亩栽6-8苗,净作亩植2.5万苗,亩栽基本苗16万左右。最好采用宽窄行栽秧,宽行33厘米,窄行18厘米,窝距9-12厘米。对于坡士应沿等待线开沟种植,以便拦截雨水,减少水土流失。为了提高秧苗成活率,要求移栽秧龄为50-60天的带泥多蘖壮秧,并要适当浅栽,一般移栽深度2-3厘米。秧苗栽好后,随即灌一次定根水。
    
      四、田间管理
    
      1.返青期管理
    
      秧苗移栽后3-5天,应视天气情况浇灌返青水1一2次,使土壤温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土壤能用手提成团,手上有湿印,但易散成大土块),对前作或邻地为菜蔬地块,应注意防止土蚕为害。
    
      2.分蘖期管理
    
      返青或齐苗后应及时中耕施肥一次,再过7-10天,可视苗情再追肥中耕一次。此期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的范围内。分蘖盛期以后,适当控制水分,若此时期每亩苗数已达30万,则应停用水肥。
    
      3.拔节孕穗期管理
    
      拔节前后应视苗情追施一次攻穗肥。水稻进入孕穗期后,要注意及时防旱灌水。其土壤湿度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七月中旬施用一次呋喃丹可防出现白穗和老母虫伤根。
    
      4、抽穗扬花至成伏期管理。
    
      水稻扬花灌浆期是需水高峰期。从抽穗前10天直至乳熟,土壤湿度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90%范围内(土壤能用手提成团,且不易碎,手上有明显痕迹)。黄熟期可降至70%左右。抽穗前后,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