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我省主要稻区生产未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加上雨热同步,水稻生长良好,为今年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7月以后,光、温、水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水稻产量、质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田间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稻谷产量,一般变幅可达15%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生产上需要加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及时复水,促长大穗。当前,各地水稻已经先后进入幼穗分化阶段,此时必须在田间保持一定的水层,以保证幼穗分化的进行,使幼穗能分化出较多的颖花,增加成穗率和有效穗数。但部分田块由于晒田太迟至今仍未复水,这必将影响颖花的数量和质量。生产上必须抓紧抓好落实。 2.加强田间检查,合理防治病虫害。目前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水稻群体和叶面积也将达到最大值,田间小气候非常适宜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加上今年稻瘟病具有发病早、病点多、区域广、蔓延快、危害重、发病品种多的特点,发生县数和发病面积为近10年来之最。因此,农技、植保部门要加强田间巡查工作,重点开展“稻瘟病、纹枯病、螟虫、飞虱”等的预测预报,并搞好相关物资的准备。需要指出,病虫害的防治要与提高稻谷的卫生品质、减少农民投入等综合考虑。水稻进入生殖生长后,凡是毒性强、残留期长的农药都应禁止施用。7月中下旬是二代二化螟和纹枯病等多种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需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有针对性的选择用药。生产上对二代二化螟和纹枯病可一次性防治,时间以二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准,采取亩用20%阿维.三唑磷120克(20%三唑磷100克)+20%三唑酮80克(或20%井冈霉素90克)混配,兑水30公斤喷雾一次性防治;对稻苞虫可选用Bt乳剂50克(或20%诺卡100毫升);对稻瘟病可选用75%三环唑40克、富士1号乳油100毫升进行防治。 3.科学施用保花肥。大面积生产上仍停留于“底肥+分蘖肥”这一传统的施肥方式,导致水稻生长前期旺盛,后劲不足,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证实保花肥具有显著的保花、增粒、增重效果,据多年多点调查,施用保花肥每亩可增产稻谷23.3公斤。水稻施用保花肥的施用时期、方法和数量是:以80%茎秆的剑叶抽出至全田齐穗阶段,除徒长田块外均可施用。亩用尿素3.5—5公斤,在露水于后均匀撒施于稻田即可。苗好少施迟施,苗差早施多施。为提高米质,还可在始穗至灌浆初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4.防止断水过早。水稻齐穗后20天内,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干旱缺水,将对稻谷产量产生重大影响;齐穗25天以后断水,其土壤田间持水量尚能供应10天左右的水分,影响大幅减弱;断水越早,子粒充实度越差,同时稻米品质与稻谷充实程度成正相关。因此,排水时间不能早于齐穗后25天。 5.抢晴适时收获。收获时期直接影响稻谷的充实度,收获期越早,充实度越差。水稻齐穗后29天,灌浆基本结束,到35天,充实度达到最大值,此时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但过熟收获也会影响糙米光泽度,增加褐米及碎米率。提倡在晒垫上晒谷,且勤翻动,保证干湿度均匀一致,严禁在水泥地上暴晒,以提高加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