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果利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813
切换pc版

    小麦白粉病是凤阳县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面积1.3万公顷左右。发病田块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由于长期持续使用三唑酮防治,已导致防效下降,成本增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商品名禾果利,下称)为三唑类超高效杀菌剂,抗菌谱广,特别对子囊菌、担子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特效。为明确其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使用效果,笔者于2005年4月进行了试验。
     一、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在凤阳县府城镇大通桥村,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矮早781,撒播,长势较好,供试面积1000平方米。
     试验设每亩用禾果利8克、13克、18克,20%三唑酮乳油40毫升和清水对照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平方米。施药采用气压式背负喷雾器,于4月1日(小麦抽穗期)进行第1次用药,隔7天再施1次,各处理按每亩用药量对水40千克喷雾。
     在施药前及第2次施药后7天、14天,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开花前每株自上端取2片叶,开花后每株取剑叶2叶,逐叶分级调查发病程度(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面积的1%以下;2级-占1-5%;3级-占5-10%;4级-占10-25%;5级-占25-50%;6级-占50%以上。)计算病指及防治效果。
     二、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禾果利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以每亩用利果利13克、18克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天、14天的防效分别为82.18%、89.28%和84.16%、91.16%。两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而与每亩用禾果利8克及每亩用三唑酮40毫升的防效差异显著。每亩用禾果利8克和每亩用三唑酮40毫升两处理防效相当,之间差异不显著,药后7天、14天的防效分别为69.18%、78.15%和68.32%、77.91%。
     三、结论
     1、在试验剂量下,禾果利对小麦生长安全。
     2、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年份,使用禾果利在小麦抽穗期第1次用药,隔7天再施1次,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推荐使用剂量每亩为13-18克。
     ( 安徽省凤阳县植保站 233100 柏新盛 呈怀刚 沈言根 )
     (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5.9期(上半月) )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