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省玉米平均亩产为370.4公斤,1997年为370.1公斤,均低于1995年历史最高
水平396公斤。造成玉米产量下降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我们通过对主观因素的分析,认为要提高我省玉米产量水平,必须认真抓好以下七项措施。
一、加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
目前不少地方的玉米被挤到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抗旱排涝能力弱、土壤肥力差的中低产田种植,严重制约玉米产量的提高。因此,各地要想方设法扭转这一局面,进一步增加
肥料投入和资金投入,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农田,为使玉米生产能够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打好基础。
二、加快老品种的更新换代
玉米产量不高的地区,首先要淘汰老品种、推广新品种,加快高产良种的普及。种植掖单2号的地区要下决心彻底淘汰这一品种,并大力推广增产潜力大的掖单13、掖单12、苏玉9号以及其它高产新品种,充分发挥高产良种的增产作用。
三、大力推广板茬抢墒早播
板茬抢墒早播,既可实现一播全苗、早苗,又可避开6月下旬常出现的各种灾害性天气对玉米播种出苗的影响,还能充分利用温、光、水等自然资源,使玉米生长发育需水高峰期与雨季相吻合,增强抗灾能力,减轻灾害损失。夏玉米力争在6月20日前播种结束。此外,要继续扩大间作套种,确保玉米早苗早发。
四、增加玉米种植密度
据研究,在构成玉米产量的三因素中,每亩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因此,要夺取高产,首先要确保合理的穗数。其途径主要是增加种植密度,在足穗的基础上再争取尽可能多的粒数和更高的粒重。据各地高产栽培经验,掖单13号每亩要留足4200~4400株,苏玉9号要保证4500-4800株。
五、提高施肥水平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因此必须施足肥料,才能获得高产。据睢宁县调查,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平均亩需施纯氮20.2公斤、五氧化二磷8.8公斤。又据该县玉米氮肥试
验,在亩施纯氮8.5-25.5公斤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用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我省玉米平均每亩施纯氮量只有15公斤,按照高产的要求还显不足。用肥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省玉米产量上新台阶的重要障碍。因此,一定要下决心增加投入,以满足高产玉米对养分的需求。
六、普及玉米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要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水平,除了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投入外,还必须运用玉米群体质量栽培理论指导生产。该理论通过研究玉米群体吐丝期前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粒数、生长整齐度、叶面积及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粒叶比、茎粗和茎鞘重、气生根量等一系列指标与高产的关系,提出了“足、壮、高”栽培途径,并形成了一整套相应配套的“足苗去弱匀株,主攻壮株大穗,合理叶龄促控,科学运肥化调”高产技术体系。各地要花大力气搞好培训、扩大示范,扎扎实实推广普及这一新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七、坚持适当晚收
各地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对增加粒重作用很大。玉米适期推迟收获的标准应是:苞叶松散枯黄,籽粒变硬,含水量25%左右,籽粒表面有鲜明的光泽,靠近胚的基部出现黑色层,即以完熟初期至完熟中期时收获产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