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和粒腐病在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为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青霉菌(Penicillium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spp.)等近20种霉菌浸染引起。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A. flavus)不仅为害玉米等多种粮食,还产生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症状】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仓贮玉米受害后,粮堆内外则长出疏密不等、各种颜色的菌丝和分生抱子,并散出发霉的气味。 【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浸染病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15一28℃,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浸染和流行。高温多雨以及玉米虫害发生偏重的年份,穗腐和粒腐病也较重发生。玉米粒没有晒干,入库时含水量偏高,以及贮藏期仓库密封不严,库内湿度升高,也利于各种霉菌腐生蔓延,引起玉米粒腐烂或发霉。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清除并消毁病残体。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注意虫害防治,减少伤口浸染的机会。玉米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晒干后入仓贮存。②药剂拌种及药剂防治,参照玉米干腐病的防治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