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406
切换pc版

    
     玉米粗缩病(MRD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商河县自1994年以来,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生为害。如1996年全县播种玉米3.6万hm2,全部发病,其中春玉米0.1万hm2,90%以上毁种,未毁种的几近绝产;麦田套种玉米2.0万hm2,病株率一般为15%—10%,严重的地块病株率30%以上;直播玉米1.5万hm2,一般病田病株率在5%—10%。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
    1 影响发病的因素
      1)毒源量。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在生产中,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前茬为小麦,且丛矮病发生重的地块发病重。这是由于小麦丛矮病株中,混有玉米粗缩病的病毒,而它们都是由同一种昆虫——灰飞虱传毒引起的。
      2)播期。据多所调查统计,不同播期玉米的发病程度差异显著。其发病轻重依次为:春播田重于麦套田,麦套田重于麦后直播田。这是由于商河县春播玉米一般在5月上旬,麦田套种玉米多在5月下旬播种,在玉米苗期恰逢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盛期,即传播高峰期,而此时收麦后播种的玉米尚未出苗,躲过了传毒侵染高峰。
      3)耕作制度。商河县为一年两熟制地区,全县常年种植小麦4.67万hm2左右,玉米面积3.33万hm2以上,其中春玉米面积很小,多数夏玉米为麦田套种,每年在2.67万hm2以上,小麦、玉米共生期逐渐延长,这种栽培制度,极有利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4)其他因素。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明显。秋冬季气温偏高,春季干旱的年份,越冬寄主毒源多,灰飞虱越冬死亡率低,虫量大,有利粗缩病发生。
    2 综合防治措施
      1)改善耕作制度。尽量不种面积很小的春玉米及春玉米制种田。对夏播玉米尽量避免麦田套种,即使套种,亦应掌握小麦、玉米共生期不能超过7d。大力推广贴茬直播或收麦后灭茬抢播的种植方式。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样既可有效地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程度,又能保证玉米的正常成熟。
      2)改善玉米生长的环境。禾本科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病源。要及时铲除玉米田间、地边的杂草,破坏灰飞虱的适宜栖息场所。
      3)搞好种子药剂处理。播前用5%蚜虱净乳油按种子重量的2%拌种,或用20%呋.甲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5%进行包衣,可有效防治传毒的昆虫灰飞虱。
      4)药剂防治灰飞虱。对套种玉米及直播玉米,都应在玉米三、四叶期,对田间及地块周围喷药防治灰飞虱。药剂可用40%久效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对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药力求均匀周到,以确保防治效果。
      5)加强栽培管理。加强玉米苗期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及时间苗、定苗,发现病株及时拨除,带出田外埋掉,减少毒源;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微肥合理搭配施用;及时浇水、中耕松土。当玉米长至5—6片叶时,及时喷施叶面宝、喷施宝、万家宝、植物动力2003等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植病灵、病毒A、菌毒清等,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和感病后的耐受力,控制粗缩病的发生为害。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