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309
切换pc版

    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大豆根尖。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化瘦弱、叶片退绿变黄,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田间成片黄黄绿绿,参差不齐。拔起病株可看到根系不发达,根瘤稀少。根部可见到白色或黄白色的小颗粒,即线虫的胞囊,后期胞囊颜色变深,为褐色。根上的胞囊为此病诊断的主要根据。
     一、发病规律:大豆根结线虫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带虫土壤是主要初侵染源。通过农机具、人畜作业以及水流、风吹随土粒传播。根结线虫在土壤内垂直分布可达80厘米深,但80%的线虫在40厘米土层内。连作大豆田发病重。偏酸或中性土壤适于线虫生育。砂质土壤、瘠薄地块利于线虫病发生。
     二、综合防治措施:⑴选用抗、耐线虫的大豆品种。如抗线1号、抗线2号、嫩丰15号、庆丰1号、高作1号、跃进8号、青岛84-51、齐黄25、庆抗83219、白农2号等。注意,同一地区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抗病品种。⑵实行轮作。同非寄主作物玉米、高梁、小麦和棉花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轮作年限越长,防治效果越显著。
     三、适当免耕:免耕可减少病原传播,从而减轻发病。
     四、药剂防治:⑴拌种。用种子重量0.1%-0.2%的1.5%菌线威颗粒剂,对过筛湿润细土100-200倍,然后进行拌种。拌种最好用拌种桶,每桶拌种量不得超过半桶,每分钟20-30转,正倒转各50-60次,使药剂均匀黏着在种子表面,拌种后可直接播种。⑵重病田块可施药进行土壤处理。要求将药剂施于表层20厘米的土壤中,与种子分层施用。每亩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5千克,或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8千克,或10%力满库颗粒剂3-4千克,或15%涕灭威颗粒剂0.7-1千克,或3%克线磷颗粒剂5千克,或5%甲拌磷颗粒剂8千克,或10%涕灭威颗粒剂2.5-5千克,或1.5菌线威颗粒剂0.2-0.4千克。此外,也可用98%棉隆6千克或D-D混剂40千克,在播前15-20天沟施,用细土拌匀后施入土中。注意:应严格控制施药量,以免产生药害;以上农药毒性均较大,使用时严禁加水制成悬浮液直接喷洒。
     ( 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3期 )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