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翅槭栽培与病害防治技术
306
切换pc版

红翅槭为槭树科槭属常绿乔木,是近几年新开发出来的一种园林绿化景观树种,因其翅果酷似红蜻蜓,故有“红蜻蜓”树之称。红翅槭5年生实生苗方可开花结果,圆锥花序,花期3月至4月,4月底至5月初开始结果,果实自然脱落期为10月份,挂果期长达6个月。红翅槭喜欢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具有较强的耐寒和耐阴性能,但在阳光充沛、水肥好的条件下生长快,结果多而饱满。

  红翅槭常用播种繁殖,扦插与嫁接还在试验之中。在成年的红翅槭林下,常可见自然繁殖生长的幼苗。

  通常于10月中下旬,当翅果变为黄褐色或棕褐色时,及时采集。果实采回后,忌暴晒,宜置于阴凉通风处,让翅果自然晾干,清除杂质,揉去果翅。风选后的翅果宜随采随播,或润沙贮藏。红翅槭不同于其他槭树科果实,不宜采用干藏,否则果实会丧失发芽力。去翅后的果实千粒重为25至34克,每公斤为3.5至4万粒。优良度为80至90%,发芽率70%。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10斤,产苗量5万株。采用撒播,每亩播种量100斤,产苗量50万株,第二年春季应进行芽苗移栽。

  条播法播种,选择排灌方便的肥沃地块做床播种,施足基肥。沟深3厘米,并垫2厘米的黄心土,将种子均匀地播在黄心土上,再用黄心土盖种,然后用稻草覆盖保湿。4月中旬至5月初,苗木出土后,分批揭去稻草,并及时搭盖荫棚。苗木生产季节应注意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和合理施肥等技术措施。当年生苗高为25至40厘米,地径粗0.3至0.6厘米。

  红翅槭幼苗生长缓慢,种后需在苗床培育两年,才能扩距移栽,亩栽1000株左右。在大苗区,注意主干的培养,及时修去侧枝,使主干达到要求后再培养树冠,一般要4至5年生苗木,培育成高2.5至3米、胸径3至4厘米以上,方可出圃。红翅槭侧根发达,起出的苗只要不风吹日晒,容易栽植成活。在大苗移植时,应疏枝剪叶,带土移栽,栽培过程中,应经常保持叶面和土壤湿润。

移栽:红翅槭根系较发达,侧根多,易移栽,小苗可裸根进行栽植,大苗需带土球移栽,并进行适当修剪;移栽时间以秋末春季萌动前为最佳。

  管理:红翅槭喜欢湿润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在栽培管理上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在春、夏季生长旺盛期,可追施适当的化肥以促进其快速生长,秋冬季节以施有机肥为主;在pH大于7的土壤中应注意多施酸性反应肥。另外,在休眠期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剪去病弱枝、交叉枝、平行枝、重叠枝和徒长枝等枝条,这样有利于培育出健壮且树形优美的植株。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为褐斑病、白粉病,可喷洒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预防。

  食干类害虫:红翅槭生长期间易受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的危害。可采用人工捕捉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夏、秋高发期组织人员进行捕捉成虫,防止产卵,并用药物(20倍乙酰甲胺磷或敌敌畏)对蛀干内幼虫进行防治(注射),冬季对树干进行涂白也可达到一定防治效果。

  地下害虫:主要为蛴螬、地老虎两种。可在发生前期在植株根部撒施呋喃丹进行预防,发生危害时可用1000倍辛硫磷进行灌根处理。

  食叶类害虫:危害红翅槭叶部的害虫主要是刺蛾类和毒毛虫以及部分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危害期一般为4月到10月,防治方法以药物防治为主,可用800倍乙酰甲胺磷和1000氯氰菊酯混合液进行喷杀。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