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白斑病的防治
431
切换pc版

鳖白斑病是由鳖苗体表受伤后在养殖水温较低,水较清的水环境中感染真菌毛霉、水霉引发的疾病,因其病灶中的真菌菌丝在水下观察时呈白色絮状斑块而得名,由于白班病在初发时不易被发现,而发现时往往病情严重,所以其不但死亡率高,漫延也很快,是鳖苗种阶段损害较大的鳖病之一,现介绍几防治方法,供养殖单位参考应用。

一、预防

(一)避免鳖体损伤

由于白斑病病原真菌感染的主要条件是在损伤的鳖苗体表,所以在操作中应尽量减少苗种体表的损伤,操作时除了要轻拿轻放带水操作,还应尽量减少操作的环节。

(二)做好鳖体消毒

严格放养前的鳖体消毒,在配制鳖体消毒药时,不但要求低毒高效,还应是既抗细菌又杭真菌的多效药物,所以消毒时可选能破坏病原体渗透压的盐水,一般为2%的浓度浸泡10分钟,也可用市售1%的龙胆紫药水再以1:80的水配成浸泡液浸泡20分钟。

(三)调节好养殖水温

调节好养殖水温,由于真菌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8℃-26℃,所以养殖水温须在鳖苗放养前调到28℃以上,这样不但利于鳖的活动吃食,也能抑止真菌的生长。

(四)提倡肥水下塘

调肥池水使水的透明不高于25cm。因真菌易在较清的池水中生长,所以调肥池水也能控制真菌的生长,我们提倡鳖苗肥水下塘,也是为预防白班病的发生。肥水方法是在放前10―15天注上30cm的池水后每立方米水体再撒上0.5公斤的黄土和尿素磷肥各5克,然后把水温加高到28℃-30℃,约6天后水就会逐渐变肥。

二、治疗

当白斑病发生后,应及时治疗控制,方法是先高锰酸钾每立方米10克泼洒,一天后再用中药艾叶10%、石菖蒲10%、五倍子40%、羊蹄根20%、乌梅各20%合剂以每立方米水体第一次40克,第二次30克,第三次25克的量煎汁泼洒。每次间隔3天,如第一次用药后见好,就不必再用药

作者:赵春光

本栏目由杭州渔技网合办。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