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主要传染病——绵羊巴氏杆菌病
391
切换pc版


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在绵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肺炎。本病分布广泛。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两端钝圆、中央凸的短杆菌,革兰氏阴性。分类上属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病羊组织涂片、血液涂片经瑞氏染色或美蓝染色,可见菌体两冉浓染,呈两极着色。病菌一般存在于病羊的血液、内脏器官、淋巴结及病变局部组织和一些外表健康动物的上呼吸道及粘膜及扁桃体内。多杀性巴氏杆菌抵抗力不强,对干燥、热和阳光敏感,用一般消毒剂在数分钟内可将其杀死。本菌对链霉素、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以及碘胺类药物敏感。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对多杀性巴氏杆菌都有易感性。在绵羊多发于幼龄羊和羔羊;山羊不易感染。病羊和健康带菌羊是传染源。病原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带菌羊在受寒、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自体内源性感染。

临床症状 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

(1)最急性 多见于哺乳羔羊,突然发病,出现寒战,虚弱,呼吸困难等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

(2)急性 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1~42℃,咳嗽,鼻孔常有出血,有时混于粘性分泌物中。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有时粪便全部变为血水。病羊常在严重腹泻后虚脱而死,病期2~5天。

(3)慢性 病程可达3周。病羊消瘦,不思饮食,流粘脓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有时颈部和胸下部发生水肿。有角膜炎,腹泻;临死前极度衰弱,体温下降。

病理变化 剖检一般在皮下有液体浸润和小点状出血,胸腔内有黄色渗出物,肺有淤血、小点状出血和肝变,偶见有黄豆至胡桃大的化脓灶,胃肠道出血性炎症,其他脏器呈水肿和淤血,间有小点状出血,但脾脏不肿大。病期较长者尸体消瘦,皮下胶样浸润,常见纤维素性胸膜炎,肝有坏死灶。

实验诊断 采取病死羊的肺、肝、脾及胸腔液,制成涂片,用碱性美蓝染液或瑞氏染染液染色后镜检。从病料中看到两端明显着色的卵圆形小杆菌,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作出诊断。分离培养可同时接种于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而在血琼脂上长成淡灰白色、圆形、湿润、不溶血的露珠样菌落,染色镜检革兰氏阴性,可进一步进行生化鉴定。动物接种试验采集病料制成1:10乳剂皮下或腹腔接种小鼠,一般于接种后24~72小时死亡,死后及时剖检,并作镜检和培养,以期确诊。

【防治措施】

发现病羊和可疑病羊立即隔离治疗。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以及磺胺类药物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氯霉素用量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庆大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00~1500单位,四环素每千克体重5~10毫克,20%磺胺嘧啶钠5~10毫升,均肌内注射,每日2次。使用复方新诺明或复方磺胺嘧啶,口服,每次每千克体重25~30毫克,1日2次。直到体温下降,食欲恢复为止。预防本病平时应注意饲养管理,避免羊受寒。发生本病后,羊舍用5%漂白粉或10%石灰乳彻底消毒;必要时用高免血清或疫苗给羊作紧急免疫接种。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