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方法:
⒈建立半开放式竹木条楼禽舍,很多农户误认鹅、鸭喜水,所以关养的禽舍阴暗潮湿,粪尿泥泞,这是鹅、鸭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鹅、鸭嬉水是为了交配和觅食,而要求禽舍干燥卫生,切忌在污水中放养。建议禽舍选背风向阳地势高敞的地方,四周宜排除污水。舍内离地面40公分高,用箭竹杆或木条编成1.5—2公分的楼层。上面关养鹅、鸭,下面积粪。禽舍背风的一面敞开,这样可常年干燥卫生向阳。
⒉禽舍、饲喂用具定期消毒,地面饲养要勤除粪勤垫草。每周用2%的碱水或30%的草木灰水、3%莱苏尔、0.1%的新洁尔灭,对禽舍,饲喂用具消毒一次。
⒊全进全出定点购种。鹅、鸭长到一定体重后,应短期内全部出售,并对禽舍和饲用具要即时除粪、清洗、消毒。新购进的鹅、鸭苗应在无传染病的场或专业户成批购进,不宜在市场上零星购进。
⒋对病禽即时处理。每天早晚凡观察到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羽毛逢松,粪便异常,步态蹒跚的病禽要即时隔离、诊断、治疗,不能混群放养。病死的鹅、鸭要用石灰消毒深埋,切不可丢到塘堰沟田里。
⒌放牧与饲养。鹅、鸭要科学饲养。出壳的雏鸭、雏鹅要保温到28--30℃,经过两周时间逐步降到常温。一周龄时可选好天气,背风向阳的沟池边下水浮游,嬉水要由浅至深,时间由短增长。幼禽早晚和天气变冷时要注意保温。鹅、鸭最好用配合饲料加青饲料喂养,尤其是三十日龄内的幼禽。中鹅背、腹部脱换绒毛时,中鸭“长红毛”到“满翅”时要加强补饲。产蛋鹅、鸭更要加强饲养。晚上天黑开灯5—7小时,冬长夏短。并注意大小强弱分群喂养。 鹅、鸭切不可放牧在打过农药的田地里,也不要放在有传染病流行的疫区。天冷、阴湿迟放,夏秋天晴天凉爽早放。不要逆风放牧受大雨冲刷。鹅、鸭切忌饲喂觅食腐败、变质的饲料和存放过久的青饲料。
⒍防疫程序:
1--10日龄:
1斤饲料或1斤水中加0.1克的痢特灵片1片;磨成粉搅拌均匀,只能连续3—5天,停药后根据情况再加.预防副伤寒和大肠杆菌病。
11—20日龄:
每斤饲料加入0.25克的土霉素2—4片或每斤饲料中加100毫克的喹乙醇、以预防鸭疫巴氏杆菌病。 20日龄以后:每周用一含大蒜泥2%的饲料喂一次,也可用银花藤100克,犁头草50克,蒲公英25克,水黄连20克,陈艾50克,车前草25克。马鞭梢25克,煎水拌饲料喂40只鹅、鸭,预防禽出败。
11—20日龄:
肌肉注射鸭瘟疫苗,(用注射用水1:50稀释)、每只注射0.25毫升。以后每隔3—6个月注射一次。 一月龄、二月龄皮下注射巴氏杆菌A群菌苗。一般油剂一次注射。注射用水稀释剂所注射的2毫升,可相隔一周各注射一毫升。以后每隔4个月注射一次。 母鹅产蛋前一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
40—50日龄
每公斤体重用25毫克一片的丙硫苯咪唑驱虫,以后每隔3个月驱虫一次。其方法是药溶解於水中拌饲料饲喂。当晚应舍内关养,不可露宿淋雨。 鹅、鸭产蛋期不能注射药物、疫苗,一般在产前作完预防注射,以免因注射造成停蛋、换毛。
二.治疗措施
⒈鸭瘟:
以头颈肿胀为特征,又叫“大头瘟”病鸭两眼紧闭流泪有浓性眼屎,不吃食、喜喝水发烧,传染快,死亡高,死后口腔、食道和泄殖腔有一层象豆腐皮一样的黄色或淡黄色假膜,用刀刮去膜,下面为鲜红的溃烂。本病除预防注射外,无特效药治疗。
⒉鸭、鹅禽出败:
最急性的无任何病状而突然死亡,急性的鼻嘴流出粘液,喜摇头,又叫“摇头瘟”同时表现出严重下痢,排出稀薄的黄白色粪便,有的带血。病禽头伸在翅下昏睡,发病1—2天死亡。死后口、眼、泄殖腔粘膜出血;心、肺、气管有小出血点。肝有灰黄色针尖大的灰黄斑点。慢性出现腹泻、消瘦、关节肿胀、脚跛,采食时多时少。 该病要定期预防注射。发病后每只注射青霉素2—5万单位,或用链霉素10万单位,每公斤体重用氯霉素20—30毫克注射,也可用磺胺、敌菌净等。发病后要即时诊断治疗,以免抵抗力下降,并发鸭瘟等疾病。
⒊小鹅瘟:
7—10日龄因患小鹅瘟死亡的最快,不见任何症状;急性的吃料减少,嗉囊积有大量气体和液体,而严重下痢,粪黄白色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有分泌物流出,毛蓬松颈索、摇头、扭颈,极度瘦弱死亡。死后大肠充血发红,小肠中下段有灰色或淡黄色的腊状栓子。 只要母鹅产蛋前一月注射小鹅瘟疫苗,产蛋孵出的雏鹅,就不会患小鹅瘟病。
⒋鸭疫巴氏杆菌病:
一般是2—7周的雏鸭,因卫生管理条件差引起雏鸭大量死亡的疫病。病鸭不吃、腹泻、眼鼻分泌物增多、咳嗽、步态蹒跚、昏睡、头颈震颤、消瘦、死亡全身浆膜有纤维素渗出,心包腔和肝表面纤维素沉着。该病可按禽出败,用青、链霉素、土霉素、磺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