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大部分农作物相比,烟叶的特殊性在于它收获的是叶片。烟叶是烟株根系从土壤中不断吸收养分和水分逐渐生长起来的,因此,要想培育出质量优良的烟叶,烟田的水肥管理至关重要。
科学施肥确保产量质量
土壤为烟株提供养料和水分,不同类型的土壤,其结构和营养成分也不尽相同。为了满足烟株的生长需要,就必须通过施肥来改变土壤营养结构。
烟叶是对肥料极为敏感的农作物,施肥种类、施肥量及肥料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都会对烟叶产量和质量产生极大影响。肥料施用过少,养分供应不足,达不到预期的生产目的;肥料施用过量,则会大大降低烟叶的品质,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烟叶质量。因此科学合理施肥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
在施肥过程中,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根据土壤类型、水利资源、气候条件等生态因素,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土质过于疏松的地块或降雨量过多时,养分易流失,要适当增加施肥量;土质黏稠的地块或雨水过少时,要适当减少施肥量,避免肥效释放过慢造成烟叶贪青晚熟。
其次,要根据烟叶生长特点来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法。烟苗移栽后,前期对氮、磷、钾等各类养分的吸收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株对养分的吸收速率逐渐加快,在移栽后1个月开始急剧增加,并在移栽后约55天左右达到最大,然后又快速下降,其中又以对氮素的吸收下降最快,钾素次之,对磷素的吸收在整个生长期变化相对平稳。因此,肥料供应就要做到“少时富,老来贫”,以满足烟叶的生长需求。
烟田施肥通常采用基肥、追肥相结合的方法,且重施基肥,少施或早施追肥。
在施基肥时,多采用双条施肥法。在移栽前、起垄时,将总施肥量的2/3施于距烟行15厘米的两侧,深度在20厘米左右,以确保移栽后烟株前、中期的生长需要。
追肥不仅能保证烟苗生长中、后期的氮素供应,预防烟叶成熟期出现脱肥早衰,同时还可以根据田间烟株的长相、土壤及气候情况,增减原定的追肥数量,以校正原定的计划用肥量。如果全部肥料都做基肥使用,那么施肥量过多,就会造成对烟叶质量的不良影响。因此,追肥也是调整氮素的一个补救措施。追肥时要对弱苗、小苗偏施,促其赶上壮苗,这是提高烟田烟苗整齐度的有效手段。对于那些保水、保肥力差,潜在氮素比较少,后期供氮能力弱的烟田,以及前、中期雨水过多,养分流失严重的地块,追肥更是保证烟株中后期氮素养分供应、稳定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手段。
追肥可采用灌根和根外施肥的办法。一般情况下,在移栽后25天内用硝酸钾水溶液(三元复合肥或磷酸二铵水溶液)灌根,根据降雨量多少和烟苗长势分2~3次追肥。到了烟苗生长中后期,烟叶有时会出现缺钾现象,这时要根据烟叶长势和土壤肥力,采用根外追肥法,用浓度为0.2%的绿芬威溶液或浓度为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叶片正反面。在烟叶团棵期、旺长期及旺长后期要各喷施一遍。
由于烟苗对养分的吸收率夜间比白天大3~10倍,因此以夜间或傍晚喷施较好。要选择无风天气进行喷施,以便于烟苗吸收。
根据烤烟生长特性合理灌排
水分是烟叶生长发育和保障烟叶质量的基础。根据烟叶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特点,采用合理的灌排方法,保持适宜的烟田水分是保证烟叶优质稳产的必要条件。
在烟苗还苗期,烟株营养体小,蒸发量少,烟田耗水量不大。但由于移栽时根系受损伤,吸收能力下降,而地上部分的蒸腾作用仍在进行,烟株体内水分易失去平衡导致烟株萎蔫。因此,在还苗期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增加底墒,促进烟苗生根、还苗,提高移栽烟苗的成活率。这一时期土壤含水量应达最大田间持水量的 70%~80%。
在烟苗伸根期,在根系迅速生长的同时,茎叶也逐渐生长,蒸腾作用由地表蒸发为主转向以叶面蒸腾为主,耗水量逐渐增大。如果土壤水分不足,烟株生长就会受阻;但若供水太多,又会影响烟株根系生长,应保持土壤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为宜。
烟叶旺长期是烟叶生长最旺盛和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烟株茎秆迅速长高增粗,叶片迅速增多扩大,根系进一步生长。烟株生理活动旺盛,蒸腾量急剧增加,耗水形式以叶面蒸腾为主。若这一时期供水不足,对烟叶的产量和品质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灌溉,保持土壤水分达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以满足烟株旺长的需要。
在烟叶成熟期,现蕾之后,烟叶自下而上陆续成熟,烟株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干物质的合成、积累和转化。随着采收次数增加,田间叶面积系数逐渐减少,蒸腾强度相应下降,烟田耗水形式逐渐由以叶面蒸腾为主转向以地表蒸发为主,耗水量有所减少。为使烟叶正常落黄成熟,这一时期应保持土壤水分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 左右。
烟叶是对淹水极为敏感的作物,水分过多对烟叶生长的危害性很大。土壤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空气缺乏,影响根系发育和烟叶生长,严重时会造成烟株死亡;成熟期淹水,会造成底烘,干物质不能充分积累,叶薄,无香气,糖、碱含量下降,严重影响烟叶质量。因此,在雨季要积极做好烟田排水工作。
总之,一定要根据烟叶生产期和环境条件合理灌排,保证烟叶生长的需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 来源:中国化肥网 作者:杨兴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