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西部的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县
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座标东经116°27′,北纬30°43′。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于2011年获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决定对严重不达标的五家5A景区进行处理,对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景区进行严重警告。
天柱山水资源之丰富冠盖全国名山,层峦叠嶂之中,飞瀑流泉,溪涧遍布,山有多高,水有多长。九井河九大瀑布跌落成群,美奂美仑;炼丹湖乃全国第三大高山平
天柱山 天柱山 天柱山 天柱山 天柱山特产丰富,堪称天然博物馆。全长有植物119科,千种以上。珍稀植物天女花,香果树,红豆杉,鱼鳞木和各种奇花异草,杉林竹海不仅把“古南岳”妆点的青翠欲滴,分外妖娆,而且成为数百种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王国,其中鱼鳞木,天女花,娃娃鱼被称为“天柱三宝”,舒席,石耳,板栗,天柱剑毫等为天柱特产。
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佛光寺系唐氏著名禅师马祖道一始建;三祖寺乃佛教禅宗三祖僧璨立化处;道教尊此为第14洞天,57福地;李白,王安石,白居易,黄庭坚,苏轼等对天柱山情有独钟,留下许多珍贵的诗词游记和摩岩石刻,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全国闻名。天柱山地灵人杰,这里即是《孔雀东南飞》的发生地,又是三国付佳丽大乔,小乔,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师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新秀韩再芬的故乡。
天柱峰,又称皖伯尖,万山尖、朝阳峰。道家称为司命真君发祥地。海拔1488.4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帮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宿松长江江面时,望见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也曾咏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宋朱熹大发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明李庚也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很难登攀,据记载,作为游客登上极顶的只有三人。
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清咸丰都统李云麟和国民党抗日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的“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民国29年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军长张义纯的“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除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外,另有五指、莲花、天池、含珠、飞来、月华诸峰拱卫周边,奇松、怪石、云海、佛光、各领风骚。峰顶东侧是一巨大岸石脊岗,狭长险陡,俗称青龙背,亦称鲫鱼背。峰顶西巅,危石高耸,似石龙昂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天柱峰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李白《江上望皖公山》诗云:“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白居易《题天柱峰》诗云:“天柱一峰
自虎啸崖下入口,穿五指峰,傍衔珠峰,到达渡仙桥。全长400余米。落差100余米。 全谷巨石错落有致,危洞幽深,忽明忽暗,神奇莫测。大洞三处:称龙宫、迷宫、逍遥宫;怪石林立:有宝剑、笔架、三月鸟。谷内,洞上有洞,恰如楼台层叠;窟中,径径相连,宛若回廊九曲。十三次进出:时而屈身而趋,时而匍匐而行;数十次攀越:时而只容一人挤进卡出,时而可纳数人同步并肩。一忽儿拽藤摸壁,一忽儿马踏平川。暗处,须借一缕微光,措索迂回;转眼又豁然开朗,长驱直入。两旁峭岩古松:有接引松、虬龙松,犹如铁璧挂画;沿途奇花异木:黄山杜鹃,珍珠黄杨,更似丹墀奇葩。空洞越窟,乐娱迷律;攀崖寻径,别有情趣。无怪道视此为福地洞天,称之为司玄洞庭洞府。
神秘谷为天柱山一大奇观,位于飞来峰下,号称花岗岩洞第一秘府,有“天柱一绝”之称。 神秘谷石由龙宫、迷宫、逍遥宫等组成,自龙吟虎啸崖入口,穿过五指峰,紧傍飞来峰,环绕衔珠峰,直达渡仙桥,全长400多米,落差100多米。 谷底54个洞穴形态各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神秘莫测。洞内有牖、庭、门、石梯、石栏,九曲回廊,豁然开朗。洞宽处容人无数,河底卵石清晰可见;洞低处人必须匍行,一人挡道全洞漆黑;洞大时数人并步,可坐石小憩;壁陡处上下相连,手足并用;阴森处凉气袭人,七弯八拐让人忐忑不安;明亮时泉水叮咚,松吟鸟鸣。 道家视此地为洞天福地,道书称之为第十四洞天,称司元洞府。旧志称此洞“空邃可容万余武,下有水晶岩,直通沧海。后呼为总官洞。
” 道家奉此为司元洞府。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谷长五、六华里,全谷巨石交错,危洞幽深,谷底54个洞穴形态各异,云集交错,洞连洞,洞套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移步换景,神秘莫测。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九曲回廊,豁然开朗。狭窄处,屈身匍行;宽敞处,数人并陈。谷旁古树虬枝,如铁壁挂画,谷内怪石异草,似丹墀仙境,引人入胜。
天柱峰下,有一峰与主峰裂有一缝,如巨斧劈开一般,下不着地,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峰高不过10米,如一初开的花朵,因而峰名“花峰”。仰望天柱峰的石壁
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许多游人看到飞来峰,都十分惊奇。传说天柱山在26亿年前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西海,西海里许多蛇妖鳖精在兴风作浪,扰得民不聊生。后一太上老君路见不平,运用法力从东海龙王处借来一块镇妖石压在飞来峰上,用来镇妖。
在飞来峰南面的是“宝月峰”。峰顶东西有两个触角状的巧石,中间平坦一块方桌状的石板,两块巧石像两位老者各自向后微微倾斜,好一幅悠闲自得的神态----“二仙对弈”;从东向西望,似一弯新月挂在蓝天----“宝月”;而从东南方向西北观望又变成了“金鸡唱晚”,真可谓移步换景,妙趣横生!东边,天蛙峰、丹砂峰、飞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纽峰、麟角峰、覆盆峰、天狮峰等,群峰起伏,清秀挺拔。
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许多游人看到飞来峰,都十分惊奇。同时又有一份担忧:万一哪天刮风,把那个飞来石刮下来,可怎么办? 又传清朝乾隆皇帝来到天柱山,并不相信这个飞来石是从九天之外飞来的。真命天子随口吟道:“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话音未落,顿时电闪雷鸣,飞来峰上乌云盖日,飞来石隆隆作响,将要飞起……吓得乾隆皇帝赶紧改口道:“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何必当初要飞来”。言毕,天空一碧千里,详云绕腾。飞来石也稳稳当当地盖在飞来峰顶。
飞来峰,从南面看,如帽如笠;从北面看,如棋如磨;从东看,如球如拳;从西看,则如牛眠虎卧。飞来峰的西部的石壁上,由于泉水的长期侵蚀,形成一块石鳞斑斑酷似“龙鳞”的斑块。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那外围轮廓与我们现在安徽省地图的轮廊有着惊人的相似呢!你看那是淮河,那是长江…… 折叠渡仙桥 天池峰,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1426米。天池峰,一裂为三,由瘦瘦的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这便是著名的“渡仙桥”,有句俗语:“人到桥头皆是仙”。登上天池峰顶,可以领略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这里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的最佳方位。天晴之时,极目远眺,飞来峰、衔珠峰,五指峰,山连天际;炼丹湖如同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被潜河、皖水两条银链夹在中间;大龙窝、后山、东关诸峰如同一个个土丘,尽收眼底。
花峰左侧,一峰苍秀圆润,它便是蓬莱峰。蓬莱峰海拔1350米,南眺天池峰,北依天柱峰。蓬莱峰是一单体石壁,西、南、北三面岸陡壁削,向西延伸一百多米处是万丈深渊。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二、三米。古木护石,葛蔓绕膝,跻身往来,险象从生。峰下时常云掩雾绕,峰顶在云海中若隐若显。上得蓬莱岛,只见青藤蔓蔓,人迹罕至,浓雾缭绕,如入瑶池仙境!西南北三面悬崖陡壁,古松倒挂,乱云飞渡,似海岛仙山,明代李庚有诗:“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故称蓬莱峰。登山峰顶可远眺湖北英山、安徽霍山、金寨,领略毛泽东诗词中“苍山如海,残阳似血”的壮美景象。
源于天柱山后宫殿,曲折宛转,绵延十余公里,汇千万溪泉而成,其间幽潭飞瀑,风清气爽,“九井西风”为潜阳十景之一。九井西风可算是天柱一绝。绝就绝在一年四季,无论阴、晴、雨、雪都有股西北风吹进古口、野寨一带。特别是夏天,不管白天天气多么炎热,入夜西风一来,暑气顿消。因此谷口、野寨不光是人们听风观景的好地方,还是避暑胜地。
炼丹湖,水面面积近3万平方米,蓄水量8万立方米,海拔高1100米,在中国名山中可以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相媲美。它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优雅,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映入其中;四周群峰,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给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微风徐来,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又是一番景象,泛舟其上,如入瑶池。在“炼丹湖”平静的水面之下,原来未修湖以前,称“良药坪”,又叫“上炼丹”。汉未明道左慈曾在此采药炼丹,现在“炼丹湖”名即来源于此。左慈当年炼丹住过的“炼丹房”与炼丹起炉的“炼丹台”还在。在“炼丹台”,举目四望,西关群峰,历历在目,飞来如坠,宝月如锡,衔珠欲坠,天柱在望。狮峰耸于左,青龙背横于右,登仙打鼓诸峰在其东,麟角、覆盆、迎真诸峰峙其南,远瞻近瞩,可尽天柱一山之胜。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即薛家岗新石器文化遗址,已有五、六千年历史,位于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的河镇乡利华村与水岗村交界处。 该遗址坐落在潜河边上,高出附近农田3-7米,为一椭圆形台地,总面积约有六万多平方米。在开挖过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们从土质结构上可以看到五个自然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唐、宋文化层,第三层为殷商文化层,第四、五层为新石器文化层。从四、五层叠压关系和随葬品的组合变化来看,新石器时期的潜山人,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逐渐走向定居,并且创造了相当进步的生活、生产用具。 折叠三祖寺 三祖寺,又名乾元寺、山谷寺,佛教禅宗三祖僧璨的道场。南朝时,今南京道林寺高僧宝志,看中了谷口凤形山。江南云游方士白鹤道人,也看中了此处。两人向梁武帝具奏,都想在此建观造刹。武帝命二人各显神通以物识地,得者而居。宝志与白鹤道士斗法术,卓锡于此。宝志得了这块宝地。他先居洞习静,后何氏三兄弟献私宅,于公元505年建“菩提庵”。武帝于公元536年赐名“山谷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