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台大米主产区老砦乡位于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群微山湖畔,这里水土肥美,鱼虾成群,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因此,造就出这色泽晶莹透亮,营养丰富,流脂溢香,可粥可饭,久负盛名的鱼台大米。
鱼台大米,山东省鱼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鱼台县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鱼台大米”营养丰富,粒大均匀,晶莹透亮,洁白如玉,蒸煮质量佳,气味清香,饭粒完整,柔软爽滑,冷后不硬,剩饭温食后仍保持原有风味;做大米稀饭,米粒悬浮,香甜爽口。富含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高钙、铁与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鱼台大米”热销中国3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追溯历史
1985年,鱼台大米中的“鱼农1号”、“山农13号”、“日本晴”均荣获山东省优质大米称号。其中“鱼农1号”名列全省优质大米之首。同年,在全国优质大米评选中“鱼农1号”、“日本晴”又双双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优质米产品奖。
近几年,鱼台县相关部门改良品质,严格生产标准,提高加工科技水平,又使鱼台大米重新打响了品牌。特别是鱼台开发的发芽糙米,通过活性生物技术处理,让大米长出0.5毫米至一毫米的黄金长度幼芽,营养成分达到精米的三倍。目前在大城市超市里卖到一公斤60元,还出口到国外,很受欢迎。
生长环境
水稻系水中农作物,对水源的质量要求很高。鱼台县位于微山湖西岸,属淮河流域泗运河水系,境内有17条河流交会贯通,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都十分丰富,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达到21亿立方米,况且这里的排灌设施齐全,桥、涵、闸配套,水利设施完备,能够充分保障水稻灌溉用水的需要。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微山湖水质质量更是大大提升,湖水常年清澈,无污染,这就保证了鱼台水稻灌溉用水的清澈碧绿;不仅如此,鱼台因是以农业为主,减少了工业带来的污染,这里水质清澈,空气清新,土壤肥沃又富含丰富的中微量元素,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大米的“优质、绿色”提供了有机保障,据地质矿产部省中心实验室测定:鱼台的土壤、农田灌溉用水和空气质量分析测量结果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达到“A”级标准。原生态的水、土、大气为保持稻米的内在品质、生产优质无公害提供了优势环境。
鱼台县从催生一批品种好、品质优、品牌响的大米产品入手,将质监、农业、科技、种子等部门组织起来,着手改良品种,优化水稻品质,经过多年的筛选,终于选定了适应性强、生育期适宜的鱼农1号、豫粳6号、徐稻6号、临稻11、新镇稻88等高产优质品种。这些新品种的纯度、净度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从而从品种上保证了鱼台大米的品质。[2] 1985年,鱼台大米中的鱼农1号,山农13号,日本晴,均荣获山东省优质大米称号,其中鱼农1号名列山东省优质大米之首。同年,在全中国优质大米评选中,鱼农1号、日本晴又双双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优质米产品奖。
为使稻米优质、安全,鱼台县购买防虫网,无偿送给稻农使用,让唐马、王庙等镇的300多亩秧田生长在防虫网保护下,有“蚊账”作为隔离衣,灰飞虱等农业害虫再也没法进入秧田里传播病毒,有效预防了黑条矮缩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没有了农药的防治,自然既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又确保了稻米的“绿色”、安全。按照“绿色、有机、营养、健康”的理念,鱼台还将“杀虫灯”使用在稻田的病虫防治上。2010年7月初,他们投资12万余元,在唐马镇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安装了30盏太阳能杀虫灯进行生物诱杀。为减轻农药对农产品和生产环境的污染,提高水稻的质量安全,鱼台县还本着稻米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广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水稻面积达25万亩,并在广大农民朋友中广泛推广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防治等无污染、无公害的农艺措施,打造了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和10万亩的绿色食品大米生产基地。
2008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从2008年12月31日起,对鱼台大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第147号)。
鱼台大米保护范围
鱼台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鱼台县谷亭镇、王庙镇、鱼城镇、李阁镇、清河镇、张黄镇、王鲁镇、罗屯乡、唐马乡、老砦乡等10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鱼台大米专用标志使用
鱼台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东省鱼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鱼台大米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选择。
选用鱼农1号等达到鱼台大米质量特色的优质品种。
(二)土壤条件。
潜育型幼年水稻土、湿潮土型幼年水稻土、潮土型幼年水稻土、盐化潮土型幼年水稻土。土壤pH值在7.1至7.7,有机质含量2%至5%。
(三)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选用优良种子用浸种灵浸种2至3天,用清水洗净后直接播种。
2、育苗:湿润育秧。5月5日至10日播种,每亩净秧田播种30kg至35kg。
3、插秧:秧龄35d至40d。麦收后及时整地插秧,6月20日前插完。插秧密度每667㎡(亩)1.8至2万穴,每穴4至5株。
4、施肥:基肥,麦收后实行秸秆还田,亩施磷酸二铵7.5至10kg、硫酸钾7.5kg、尿素5至10kg。追肥,插秧后5至10天追分蘖肥尿素15至17.5kg/667㎡(亩);烤田复水后追幼穗分化肥尿素10kg至12.5kg/667㎡(亩);抽穗期补施粒肥尿素2.5至5kg/667㎡(亩);
5、灌溉:湖水灌溉,插秧后灌护秧水3cm至5cm、分蘖期保持1.5cm至3cm水层,够苗烤田,中后期间歇灌水、湿润管理,收割前7至10天停水。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在10月5日至15日水稻充分成熟后适时收割,按品种单收、单脱、单储藏。
(五)加工工艺。
稻谷经过清理(磁选)→去杂→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白米精选→色选→抛光→白米分级→检验→包装→入库。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米粒呈半透明,有光泽,垩白小,垩白率低,外形呈短椭圆形。米饭饭粒洁白完整,有油光,软而不粘、有韧性,气味清香,软硬适口,凉后仍能保持良好口感。
2、理化指标:直链淀粉含量15.0%至20.0%,胶稠度≥65mm,垩白粒≤15%,垩白度≤3%,碱消值6至7级,蛋白质含量7%至10%。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