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咸水歌
644
切换pc版
东莞咸水歌   东莞咸水歌流传于沿海及水乡的沙田、麻涌、虎门、长安、中堂、望牛墩等镇。由于渔民的流动性,东莞咸水歌极富地方特色,并流行到香港、澳门以至越南等地,其歌词多用东莞口头语,曲调爽朗朴素,节奏自由,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十年浩劫,咸水歌遭受无情摧残,濒临绝迹。

  咸水歌是疍家的歌曲,又称疍歌、蜓歌、蛮歌、咸水叹、白话鱼歌、后船歌等。疍民生活在海边咸水之中,所唱之歌,被人们称之为“咸水歌”。疍家是秦朝后不断南移人民与南越本土居民交流而形成的汉族群体,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省区。东莞是岭南疍民分布的主要县市,明代蕉利村的疍民莫登庸,1527年在越南建立莫氏王朝,历时七世,66年。疍家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南越本土文化为基础,吸收海外文化,逐渐形成的多元化文化。咸水歌是疍家文化的代表与精华。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地带以及沿海(咸水)地区,是长年漂流水上的居民(其船如疍)的一种歌谣,在疍民生产、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咸水歌没有固定的歌谱,基本上是一个调。咸水歌源自生活、贴近生活,可以即兴创作,音调婉转、通俗易懂,在沙田世代传唱中,咸水歌反映了他们的劳动生活、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情趣、生活的愿望以及审美观念,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活泼鲜亮的艺术特色。

  明末清初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记载的三首采茶歌,即沙田至今传唱的《十二月采茶歌》中的前三段。沙田的咸水歌经过漫长的年代,到了民国年间,仍是疍民喜闻乐见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得以广泛流传,文革期间遭遇-,到了改革开放的现代,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面临着濒危的状况,迅速抢救和保护咸水歌成了迫切的问题。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