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杠舞
709
切换pc版
禾杠舞   流传于宜黄县河东一带。是山区人民世世代代在山上砍桠柴,利用禾杠和柴刀打着节拍进行歌舞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

  据宜黄县兰水乡农民吴家福介绍,禾杠舞是由禾杠歌演变而来的。禾杠歌是以歌为主,禾杠的表演很简单,将禾杠拿在手上或在肩上,用柴刀进行单一的敲打,仅起到山歌的击拍作用。后来,人们渐渐不满足这种简单的艺术形式,有人对禾杠歌进行了改进,利用柴刀面碰擦禾杠发出的音色、音调来丰富禾杠歌的节奏韵律,使禾杠歌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同时禾杠的表演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表演者一边敲击禾杠,一边唱歌,一边舞蹈,同时还参加各种形式的对歌,就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禾杠歌最终演变成了禾杠舞。

  《禾杠舞》的特点是生活化、劳动化。以柴刀、禾杠为乐器,人数可多可少,动作幅度不大,脚步自然,多走方步。它的行腔比较自如,一字一音,节奏平稳、轻快、灵巧,用柴刀的各个部位敲击禾杠,打出舞蹈和歌腔的点子和节拍。最常用的有“5/8”、“4/8”节拍,歌词内容无定规,歌者多触景生情,借物表意,从而使整个舞蹈充分反映了乡俗民情,显示出了一种活泼的乡土风

  格。《禾杠舞》影响最大的是一种以山歌《卓望山上》为主调的《禾杠舞》。

  《卓望山上》属矮腔山歌,曲调优美。全曲调共分八小节,歌唱起来亲切朴实,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禾杠舞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