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蓝戏”,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被田汉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传统曲牌有二百八十余首,根据其来源、风格、弦路、调式及使用情况等,可分为“茶腔”、“灯腔”、“路腔”、“杂调”四类。表演时,演员在伴奏音乐中灵巧地运用独特的矮子步、扇子花、单长水袖及模仿动物形象的一些表演动作,载歌载舞,显示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客家特色。
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多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有《南山耕田》、《打猪草》、《九龙山摘茶》、《妹子》、《同年》、《钓》、《上广东》、《卖花线》、《大劝夫》、《四姐反情》、《补皮鞋》、《补缸》等代表性剧目。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其中《茶童戏主》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在全国放映,新编现代采茶戏《怎么谈不拢》、《风雨姐妹花》也先后被搬上银幕。
赣南一带是客家人的聚居区,客家先民落户当地后以采茶为生,采茶戏作为当地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地方戏,已成为凝聚客家民心、团结客家乡亲的艺术纽带,是研究客家语言、艺术及民俗文化的重要材料。目前,赣南大部分采茶剧团编、创、演及研究人员匮乏,一些赣南采茶戏全靠老艺人传唱,会唱采茶戏的艺人越来越少,需要采取措施予以保护。赣南采茶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