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又称刻纸、剪花、铰花子等,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乡土艺术。阜阳位于淮河中游,属黄淮流域的中原文化。阜阳剪纸的艺术风格既有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玲珑剔透,又有北方剪纸的浑厚、稚拙、自然朴实,形成浑厚中见洒脱、刚劲中蕴柔和、淳朴中藏秀润、粗犷中含细微,达到巧与拙、静与动、虚与实的和谐统一。阜阳剪纸以单色(红)为主,也有染色、拼贴、套色等类型。手法有剪、刻、撕,使用的器材有各种实用的剪刀、刻刀(自制和购买自制蜡盘(牛油、风蜡、草木灰等调和而成),纸张多为红色和其他颜色的宣纸或特质色纸,一般较薄,有韧性、色彩纯正均匀。从目前现存资料看,阜阳博物馆收藏的“兰桥会”、“牧笛”“祭塔”等剪纸,都是清代的阜阳剪纸作品,作鞋花、袜底花之用。作品构图简洁、形象生动,剪口清晰,想象丰富。1976年起,阜阳对全地区(包括亳州等市县)剪纸作者进行普查,搜集整理作品。1978年起在国内外多次展出,轰动一时,并发现了如程建礼、王家和等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民间剪纸艺人。2001年,阜阳市的界首被文化部批准为“全国剪纸艺术之乡”。2002年,农民剪纸家程建礼被中国剪纸研究会评为中国民间剪纸大师。阜阳剪纸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