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南芹小腔戏
969
切换pc版
小腔戏,是皮黄腔系统的一个剧种,是早期乱弹声腔在闽西北的遗响,因主要行当角色用小嗓行腔而得名,清嘉庆年间流行于尤溪。流传至今已历十二代。小腔戏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读音以中州韵为主,杂以方言,谓之“土洋腔”。锣鼓经统称为“十二番”。总的科介动作带有木偶表演的痕迹,常演的剧目称“十八本头”,有五十八个折子戏。尤溪南芹小腔戏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赏
点赞
0
收藏
热门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百科
樊村犁铧
糜子
翻鏊
北原苹果
永济背冰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5智农币
10智农币
25智农币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
确定
取消
资讯
百科
商机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