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鬼盘叉,因表演者扮演小鬼,又因其中的五个鬼是持叉舞蹈,故名。流传于陵川县赵豁池村。产生年代无考。据艺辈相传,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已流传。多在闹元宵和邻村庙会演出。主要表现小鬼奉阎罗之命,到人间活捉一贯打骂公,刻薄邻里的刘氏女的故事。刘氏忤悍刁悍,地府净罗决定折其阳寿,令小鬼到阳间捉拿归阴,刘氏四下逃窜躲藏,甚至撒泼抵抗,五鬼回旋盘绕,以叉与其格斗,终将其挑在叉尖,拿回阴间。此外,演出前素有先跪拜祭叉的习惯。由8名演员表演,分别扮演执叉鬼,提牌鬼,土地老和刘氏女。叉皆是一端有三个长铁齿而另一端有木柄的道具,其中一把稍大,中齿可嵌入柄心,专供挑刘氏腹部用,其余四把叉分别挑刘氏的两腿和两臂。有大迓鼓乐伴奏,只舞不唱。具有表演粗犷,红火,惊奇等特点。特别是五鬼用叉将刘氏挑向空中的舞蹈动作,常给观众以惊险紧张,扑朔迷离的感觉。1987年省文化厅对该舞蹈进行了录像。
五鬼盘叉濒临绝迹的主要原因:
一、流传地域小,只有赵豁池村人会表演。
二、健在的老艺人都是年事已高。
三、组织教才难,重组困难。至改革开放以来,村里人观念发生转变,青壮劳力基本上外出打工,甚至有举家外迁。目前,该村只有40户,居民不足120人。而该舞蹈用人多,两班乐队连演员需要20人,在家的多是老弱病残者,挑选演员、吹奏员是最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