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单鼓
527
切换pc版
  岫岩单鼓是流传于岫岩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祭祀习俗,俗称“烧香”。满族称为“旗香”,汉族叫“民香”。岫岩单鼓自明末进入岫岩以来,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早期的岫岩单鼓,脱胎于满族先民女真人的“萨满”祭祀仪式,其在岫岩的流行,只限于满族民众之间,有着修旧的历史,后逐渐被汉族的文化采借。在以前,岫岩满、汉民“烧香”主要是为了祭神、祭祖、还愿,是一种祭祀活动,后慢慢发展为带有更多的娱乐性质的节目。近日,在岫岩满族自治县令沟乡山城村73岁,得老单鼓艺人袁德贵的家里,袁老艺人为记者表演了单鼓这种民间艺术。

  演出形式灵活不断进行创新

  在演出前,袁德贵老人将太平鼓拿出来再灶坑边烤了一阵,他介绍说屋里湿气大,每回演出前必须烤一烤,这样鼓敲起来才能响。五官帽、彩裙、腰铃、鼓等一系列行头装扮上后,袁德贵老人便左手执太平鼓,右手拿着鼓槌开始随着鼓点和腰铃的节奏,脚左一步、右一步地挪动表演起来。据介绍,岫岩单鼓的主要特点为腰部动作大,前后左右均可扭动,是系在身上的腰铃铮铮作响。舞至热潮时有“张飞片马”、“苏秦背剑”、“就地十滚”等前翻后滚的动作。鼓声铃声交织成一种绝妙的印象,使观者为之大振。据袁德贵老人介绍,单鼓没有曲谱,都是上辈子的老艺人口传下来的。但很多已经不适应现在演出的需要了。岫岩单鼓不仅有演唱和舞蹈,有时候还有武术、杂技等民间艺术成分,表演武场的时候还需要三节棍等家什。袁德贵老人没上过学,但编起词来却是头头是道,一两天就能把一大套的唱词编出来。

  计划培训表演队

  岫岩单鼓历史上也曾获得多项荣誉。1992年曾代表辽宁省参加昆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2004年6月在辽宁省“老基地新风采”音乐舞比赛中获金奖,2004年8月又参加了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太平鼓舞蹈《神鼓催春》又荣获金奖。但就是这样一项艺术,境地却十分艰难。在上个世纪中期,岫岩境内有十几个单鼓班有演出活动,但现在却只有几个单鼓班仍然从事这这项艺术活动。袁德贵也曾收了几个徒弟,最大的都已经52岁了,“现在没人爱学,再这样慢慢就要失传了。”目前,岫岩地区有关部门已经就岫岩单鼓的挖掘、抢救、保护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同时,他们还计划在县内培训一支百人以上的单鼓表演队,参加各类重大节日和对外交流演出,以继承发展单鼓艺术。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