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茹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在每年的3月21日,和春分时节一样,是表示春天到来的意思。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每年都要以歌舞、杂技等各种形式来庆祝诺茹孜节。
“诺鲁孜节”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后开始。节日当天,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根据传统,诺茹孜节当天最重要的就是要煮“诺茹孜饭”,人们将九种谷物、九种蔬菜和各种佐料,放进架在露天里的大锅煮成稠粥。“诺茹孜饭”,既有忆苦思甜之意,又有祈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意。诺茹孜节过后,繁忙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
新疆各地还将举办盛大的活动迎接春天的到来,身着节日民族服装的柯尔克孜族人弹着库姆孜(三弦琴),跳起模仿猎鹰飞翔动作的传统舞蹈。活动中还有许多柯尔克孜族人传统的体育竞技游戏,例如斯力钦切克(柯尔克孜族的荡秋千游艺)、吾帕依(羊拐游戏)、别提哈力(扑克牌游戏)、别什塔什(五颗石子游戏)等民族特有节目。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申报的“诺茹孜节”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