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朝天宫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位于南京市中心的西南面。古代称治山,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冶铁铸剑,后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庙宫殿。明洪武年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宫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
朝天宫景区(含江宁府学和冶山)
行政位置:南京市白下区朝天宫6号
地理位置:东经118°46′´11" 北纬 32°º 02′´ 09"
历史文化沿革: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在此建冶城寺,元兴三年(404)桓玄废寺为别苑。刘宋时改为总明观,作为全国最高科学研究机构。唐更名为太清宫。杨吴武义二年(920)建紫极宫。南唐建武烈帝庙。北宋立文宣王庙,继又改为天庆观。大中祥符时又改为祥符宫。元元贞年(1295)又为玄妙观,至顺二年(1331)改为永寿宫。明洪武年间重建,作为祭祀天地和国家大典前大员们净身及官僚贵族子弟袭封前学习演练贺天子礼节的地方,故称朝天宫。清初至道光间为道观,咸丰中毁。太平天国失败后,迁鸡鸣山麓的江宁府学于此。今朝天宫古建筑群系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所建,中为文庙,西为卞公祠,东为府学。所用木材均采自海外,所用琉璃瓦,则采自江西景德镇。民国则为中央教育馆所在地。民国25年(1936)曾改为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尊经阁、顾亭林祠等建筑亦于此时被拆除。民国34年(1945)为首都高等法院。
今朝天宫为南京市博物馆址。它是江南地区文庙建筑的典范,基本上保留了明代宫殿式体制。朝天宫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现仍为江南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现存主要建筑:最南边为宫墙,正南照壁上砖刻“万仞宫墙”4个大字,墙内有泮池;宫墙东、西两面入口处各有砖坊1座,3间3拱门,中门较大,上有砖刻横额,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贯古今”;西坊门处有下马碑,上刻“文武-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自南往北,棂星门是文庙的正南门。4柱南北各有石狮1,雄雌成对,共8只。牌坊通面阔15.5米。门内两厢东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为武官斋、司牲亭等。戟门面阔5间29米,进深12.29米,重檐歇山顶,上下檐均用斗拱。它是文庙的中心建筑,用材较大,殿前丹墀基本如旧,东西两庑和走廊各12间。大成殿后是崇圣殿,亦称先贤祠,歇山顶,檐下斗拱。殿后高处有花敬一亭,亭东有飞云阁、飞霞阁等;阁前有御碑亭,碑上刻乾隆六巡江南时为朝天宫景区所题诗文,故名。敬一亭两旁叠石堆山,筑水池,布置庭院,别有情趣。
朝天宫历来是帝王将相巡行和文人墨客游赏、雅集之所。东晋王导、王羲之、谢安,唐代李白、刘禹锡,宋代王安石、苏轼、文天祥,元代图帖睦尔,明代严嵩,清代康熙、乾隆、曾国藩等不仅在此留下足迹,还留有传世的诗文碑记。历史还为朝天宫留下了“郭文举读书台”、“梦笔驿”、“王谢登高处”、“忠孝泉井”、“学府晨钟”等许多古迹。
朝天宫景区含江宁府学和冶山。江宁府学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7月,曾国藩到南京后,与两江总督李鸿章商量,在明代朝天宫遗址重建文庙和府学。同治五年(1866年)九月落成。西为文庙,东为府学,规模宏伟。府学采用堂廊四合院形式,大门内廊房四合,为生员所居;中为正堂,即明伦堂,为聚众讲学之处。
治山在江宁府学的北边,相传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铸造兵器的地方,据说在冶城山下还有一座与苏州虎丘同样的“剑池”。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古代冶炼作坊,是南京建城最早的地方,因而被誉为“南京母城”,而且建有冶城阁等建筑和各类历史遗迹。
朝天宫景区现为南京市博物馆,辟有六朝南京、大明南京、民国南京等专业展馆,馆藏文物近10万件。朝天宫景区馆藏文物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内容的广泛性,它与南京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人文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南京历史发展的浓缩,年接待量30余万人次。
所处环境:
朝天宫景区在水西门内莫愁路东侧冶山,朝天宫6号,与“江宁府学”为邻。系吴冶城故址。朝天宫景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
4、43、48、82、83、306路公交车可达。
电话:84465317
地址:南京市莫愁路东侧的冶城山上
公交:82路、83路、306路、中六线
朝天宫为AAAA级景点朝天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