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初八,工期两年八个月。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厅等。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胡里山炮台-地理位置重要,东面距离白石头炮台4500米左右,向东可支援-白石头炮台,提前将敌舰拦阻在-厦门水道之外;正面和对岸的-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互为犄角,炮火交叉可-、阻击-厦门航道的敌舰;向西可追击进入厦门港的敌舰,同时可协助相距5000米左右的磐石炮台,守住厦门港;向北可支援陆军阵营等。
胡里山炮台-还配备了当时最优的装备,特别是两尊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的克虏伯大炮,威力巨大,成为战略性炮台,主炮台、指挥台。在民国初年,海军四打胡里山炮台,突显出它在-海岸战争中的优势。
为了生动再现胡里山炮台作为要塞炮台、指挥总台的辉煌历史,突显官厅作为-作战指挥中心的-地位,在演武厅一楼通过中心人物-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利用高仿真机器人,真实再现1896年清朝胡里山炮台-官兵指挥作战及生活场景。
正厅以沙盘方式展示厦门八大炮台,特别是胡里山炮台的重要战略性地理位置,沙盘由清代厦门全图、厦门地形图、厦门附近地形图及海图等相关历史资料拼接,缩放比例为1比2000000,采取技术手段为光电技术。
1888年9月,光绪帝旨允-厦门要塞-建造新式炮台,并饬令-闽浙总督卞宝第与洋商订购二十八生-后膛炮两尊。先后考察了世界各地38家兵工厂,比较了各国工厂制造的大炮,最后决定购买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火炮。
胡里山炮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