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疃怡贤王祠
585
切换pc版
白家疃怡贤王祠  白家疃村是温泉地区见于历史记载较早的村子。从京城翻过红山口去往温泉、南口、北安河、妙峰山,白家疃是必经之地。白家疃村沿三柱香、黄道岭、半天云岭北麓东西延伸,村落狭而长,三里长街从村中而过,街两边布满商铺小店,往来行人不绝,是当地一个交通和商业的中心。

  据传说,白家疃原名白纸滩。多年以前,村子里有一个世代以剪纸谋生的艺人名叫张忠,手艺精巧,远近闻名,因而村名叫作白纸疃,时间久了就被叫成白家疃。另一种说法是,早期这里的人们以制做盔甲为生,将制作出的盔甲摆出来供人观赏选用,又叫作摆甲疃。

  至于从什么年代改为现在的名字,还无有考证。但我们从明代文献的记载中已见到有白家疃的记载。

  白家疃村三里长街西段路南,有一处很大的广场。广场北端是一座面向南面的大戏台,而广场南面是一座皇家古建筑,这就是北京郊区少见的皇亲祠堂——怡贤王祠。祠堂里供奉的是清康熙玄烨第十三子允祥。怡贤王祠坐南朝北,由山门、前殿、正殿和戏台组成。山门面阔1间,进深1间,歇山调大脊,饰吻兽、灰色筒瓦、垂兽和五小兽,砖石仿木结构,拱券门额上有“贤王祠”三字。两旁原有小侧门各一,硬山调大脊,灰色筒瓦。1993年政府对山门进行保护性修复,未恢复两侧小门。前殿面阔3间,进深1间大式做法,单层硬山,灰色筒瓦,长方形、六抹门窗,有旋子彩画。东西配殿各3 间, 大式做法,单层硬山,垂兽、五小兽、排山滴水,因严重漏雨,有倒塌的危险,于1982年6月拆除。正殿面阔3间,进深2间,灰色筒脊,硬山调大脊,吻兽,排山滴水。前出轩,悬山卷棚3间,旋子彩画,柱型圆型,柱础古镜,轩前有月台。东西耳房各1间,大式做法,单层硬山,灰色筒瓦。由于年久失修,房屋下沉,墙体裂缝,因怕倒塌伤害学生,即用钢丝网罩起来,政府筹措资金,于2001年对正殿进行落架大修。贤王祠中轴线上有炉座一个,左中两侧为石碑。前殿北西侧立有石碑,而今3块石碑移在贤王祠西墙。其中有《敕赐白家疃贤王祠祭田碑记》,螭首、方座,现立于白家疃小学西墙处。另一块为残碑,无碑首和碑座,碑中记载白家疃、太舟坞、杨家庄、石窝村、埠头村、屯佃、亮甲店、羊坊村的旗民数量。还有一块碑卧地。

  允祥俗称“十三爷”。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病逝于雍正八年(1730年),享年45岁。允祥的生母章佳氏深得康熙皇帝宠爱,康熙对允祥也同样宠爱有加。13岁时,允祥第一次离开京城,随父亲拜谒祖陵。此后,康熙帝经常带他四处巡游。康熙一生六次南巡,允祥随行次数最多。这充分说明,允祥的青少年时代,曾深得父皇的喜爱。自始至终追随拥护雍正皇帝的允祥,在施行新政、举贤荐能、严饬家教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了卓而不凡的能力,在雍正初年巩固政权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很好的再现。

  雍正初年,允祥曾奉旨到北京西郊白家疃一带兴修水利,解除水患。后来,他“尝因田猎,往来于此”。允祥喜欢这里的风土民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因此决定在此修建自己的别苑,作为憩息之所。不想允祥因病早逝,此处还没有建造完成允祥死后,白家疃乡民张明等感念允祥的恩德,申请建祠纪念。雍正下旨拨款,将允祥别苑改建祠堂,于雍正十年(1723年)六月建成,名贤王祠。乾隆十九年

  (1754年),外埠四个贤王祠,奉旨改作关帝庙,唯一保存下来的只有北京白家疃贤王祠。解放初期,香山静宜友学曾迁在此处,后改为白家疃小学。

  怡贤王祠对面是一座大戏台。戏台高三米,座北朝南,硬山筒瓦,排山滴水。面阔3间,进深2间,屋顶形式勾连搭,脊形箍头,灰色筒瓦,柱形方型,旋子彩画。戏台与山门遥遥相对,呈凸字形,照房面阔3间,前出抱厦为台,曾是村民的娱乐场所,每年都在这里唱戏。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在这里拍摄电影《红旗谱》,朱大贵卖鸟等几场戏都在此处拍摄。大戏台上演着古装戏剧,戏台前的广场被布置成旧时集市,各种农村日用商品、小吃琳琅满目。南端借用贤王祠山门之景,布置成热闹的鸟市,各色卖鸟买鸟的人来来往往。街上有军伐大兵游荡。那一天来看热闹的四方百姓有上万人。

  1 9 8 5年,白家疃怡贤王祠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戏台于2004年由区政府出资进行修葺,彩画一新。

  白家疃村靠山有山,靠水有水,村南是连片的果园,有樱桃、杏、桃、李子、葡萄、苹果等。原先的山坡勾地现在已修建了一片片别墅小区;村北京密引水渠由西向东缓缓流过。原先大片的种植水稻和蔬菜之地,现在正按照新的规划进行新农村建设工程。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