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远炮台是北仑区现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炮台,位于甬江南岸笠山上,是甬江口的屏障。笠山高30余米,巨大的三合土炮台和钢筋混凝土炮台融为一体,气势极为恢宏。
跨步踏上整洁宽大的石睡,可直通山顶炮台。炮台建于中法战争后的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宁绍台道薛福成创建,同知杜冠英督造,为双环层半圆型环山炮台,它的视角线达180度,甬江口外数公里海域都在它的射程之内。炮台由石灰、黄泥、沙砾、糯米饭汁混合捣砌而成,用巨大青石垒叠作基础,有“以柔克刚”之效,置克鹿卜二十四生十寸口径的后膛钢炮二尊,重20吨;二十一生的八寸口径后膛钢炮一尊,射程有5公里以上,俗称“炮王”。在山巅还建有营房五所,弹药库一所。宏远炮台建造历时二年多,共化费白银七万五千余两。
中法战争镇海之役时,甬江口第一道防线是招宝山威远炮台和小港的镇远炮台。随着战争的逐步升级,炮火射程的伸展,第一道防线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薛福成综观甬江口形势和地理位置,把第一道防线推远二公里,在笠山建立了第一道防线,把招宝山防御阵地成为第二道防线了。薛福成为此写了一篇铭文曰“宏远炮台铭”,其铭文的结尾部分载:“笠山地形突出海滨,三面受敌,且据甬江口前路,势可兼顾诸台,今得此新炮(指克鹿卜大炮),东御蛟门之口,西扼虎蹲游山之险,俾敌舰不敢肆泊内洋;苟练之勤,而用之精,虽铁甲可破也。抑我闻西洋诸国经营炮台,月异而岁不同,小有利病不惮变通。修改以极其精,其研究无穷期,故措注无败事,余愿与杜君(指杜冠英)及后之任事者共勉斯意,勿谓制胜之方已尽,于此而自足也。”该铭文碑,精雕细琢,碑下伏龟,后因建气象台,不知去向,实为憾事。
抗日战争时期,笠山又增设防御工事,采用现代最新技术,筑起了又一座巨大的水泥钢筋炮台。1932年夏,德-事总顾问佛采尔来甬江口要塞调查,认为笠山原宏远炮台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军事需要,拟建新的炮台,把原宏远炮台台壁作为护墙掩体,在原炮台中心建一座直径14米、高3米盆式炮台。炮台内安置旋转360度钢轨,使炮台发挥更大的威力。并设高射机枪4挺、20毫米高射炮二门。
从1937年抗战初期到1940年四年时间内,日军多次对宏远炮台进行空中轰击,我炮台对日空军进行奋力还击,取得了很大战绩。如1939年6月7日,日机6架飞临甬江口,在上空盘旋几圈后突然向宏远炮台俯冲,企图偷袭。高射炮射手们早已警觉,操炮跟踪瞄准,向第一架日机-0弹8发,日机尾部冒出浓浓黑烟,坠落在甬江口距岸约800米的海面上,飞行员跳伞后被我军守备团士兵包围,举枪自杀。
笠山下的镇远炮台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杜冠英督造,台长40余米,壁厚二米,用“三合土”叠砌而成,置炮五座,营房十一间,初建时用银六千多两,在中法镇海之役时,损耗法军许多弹力,由于防御措施得力,炮台完好无损。宏远炮台建成以后,该台用于后备,只留几门小炮守卫。如今该台虽损坏严重,但基本形状还在,是我们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