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苗族服饰史诗的白鸟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古朴典雅的风格,让置身其中的人们仿佛穿越时空的燧道,回到数千年以前的部落时代。
白鸟衣与古瓢琴舞是相伴而生的。
月夜古瓢琴,是苗族人民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乐器。古瓢琴舞是苗家男女老幼喜爱的一种独特的娱乐形式。黔东南苗族集居的地区,至今仍保存着最原始古瓢琴舞的,是丹寨县境内的雅灰乡、排调镇的苗族。古瓢琴琴声低沉厚重,具有很浓郁的抒情韵味,是难得一见的苗族民间艺术的珍品。现今仍保存最原始古瓢琴舞蹈的,是雅灰乡的雅灰、送陇、排路寨和排调镇羊先、麻鸟一带。作为经常性的自娱自乐节目,可谓原汁原味的苗族文化奇葩。
古瓢琴,产生的历史难以考证。相传古时候有个酷爱音乐的苗家后生,一次在喂狗中敲木瓢得到灵感,从山上砍回一截泡桐树,挖空后绷上牛皮筋做成琴,用小竹片和棕丝做弓子。拿到寨坝上一拉,悦耳的琴声,招来了寨上的男女老少,围成圈跳起舞来。乡亲们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他随口答道:“狗瓢琴”。“狗瓢琴”从此得名,跳的舞自然就成了“狗瓢舞”了。后来在表演中觉得这个舞蹈的名字太俗,难登大雅之堂,便改名为“古瓢琴舞”。
在薄雾朦胧月光下,山民们跳古瓢琴舞就别有一番风味。在村里的一块有大树遮荫的空旷坝子,每当丰收的时节和苗家的节日,后生们拿着古瓢琴到坝子里拉起来,山乡月色下那“嘎隆隆,嘎隆隆”琴声,韵味独特,自然把姑娘们聚拢在一起,踩着琴声跳起舞,共庆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愉快。
古瓢琴舞蹈,一般由男性拉琴走在前面,女性跟在后面跳舞。男性大多身着盛装,女性都着“百鸟衣”,也有着便装的。舞步分为二步、三步、四步、五步,踩、跳、转相结合,跳到激烈和兴奋时,姑娘们将两手置于腹部之间上下摆动,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了增加音乐的节奏感和舞蹈的气氛,有些姑娘在两脚裸系上小银铃,跳起舞来,叮当作响,悦耳动听,令人陶醉。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搬上了舞台,受到国内外艺术大师们的高度赞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