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始建于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廷为切断沿海人民与郑成功的水上联络,下旨海滨居民缩界内迁,峰尾庶民避迁仙游赖店,人去庙毁;清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村民奉诏返乡,迄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五月,遂在原基址上重建东岳庙;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法夷侵扰闽台,峰尾诸多商运船舶-困台岛海港,乡人恩谢侯王庇佑“不日旋棹荣归”的“灵异”卜示,慨捐巨资,对东岳庙做一次较大的扩建修缮,工期逾12年之久。“文革”期间庙宇遭受严重破坏,谱牒、匾额、史料等泯没殆尽;1978年峰尾乡亲共襄善举,历经15个春秋的努力,东岳庙又焕发光彩,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于东岳庙前,举眼可见庙前正中八角形大窗上赫赫三字“东岳庙”的阴镌金字,耀眼夺目,二小三椽山门两侧壁上的花、鸟、禽、兽图景的填灰砖雕,和山门前的一对透雕大石狮,煞是逼真,而山门上的“参三才”、“妙万物”的阳字镌雕,灵气卓然,使人感悟到天地之玄妙。
东岳庙宇,为硬山式结构的建筑,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重,由殿门、屏风与殿廊隔开。正殿主祀正顺尊王,爵号“正顺灵惠显翊忠侯王”,民称“本官爷”。殿廊东西耳门上加筑重檐歇山式屋盖,重檐出墙2米,无楹桷支撑,斗拱镂刻制件承托,离奇别致。殿廊下为龙雕坛阶、庭阶走廊及天井,天井面积逾82平方米,可容数以百计人众。南面就是戏台和0。庙开左右小三椽结构的山门,门拱贡埭(亦名南塘),匾题“威镇南塘”即缘起此故。大殿内外立有木、石大柱38根,楹联、匾额数十副(方)。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研究古建筑艺术、传统戏剧和人文科学有重要意义,深受海内外学者、游客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