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河自然保护区
697
切换pc版
  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宝清县北40km七星河中下游与富锦、友谊县、五九七农场交界。始建于1991年,宝清县人民政府将其定为县级自然保护区,命名为七星河芦苇自然保护区。随着保护区的发展,1996年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将其由县级晋升为市级做了批复,并由县委县政府组建了“七星河芦苇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并着手编写《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1998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命名为黑龙江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命名为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单位”。

  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北距县城40km七星河中下游处,距双鸭山市51km,距哈尔滨市420km。保护区北与友谊、富锦县相邻,东与五九七农场接壤,西靠宝清县七星乡,南靠宝清县七星河乡,沿七星河南岸由西向东走向分布,东西长30km,南北宽10km,总面积为20800公顷。

  保护区区内形成了以芦苇、沼泽为主,草甸、湿地草甸、浅水沼泽、深水沼泽,水域等三江平原较为典型各种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景观,是同类型湿地保存最齐全、完好的原始湿地之一,是原始三江平原景观的缩影。七星河发源完达山北坡属于内陆凹陷低洼地势,河流、沼泽纵横交错的地理位置而形成了大面积蓄水,蓄水量达千余万立方米,对调节七星河水量,保持地下水位,调节局部地区气候,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及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资源: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长白植物区系,但由于受其他区系成分的影响和渗透,形成了多区系成分种交迭混杂现象,导致植物种类虽然不多,但区系成分较为复杂,从而丰富了本区植物区系地理成份,并具有独特性。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62科174属386种,占黑龙江植物总数21.44%,三江平原植物总数的40%。其中药用植物21种,如佚酱、睡蓼、问荆、毛茛、白头翁等;饲用植物15种,如小叶章、灯心草、荆三棱等;淀粉植物6种,如兹菇、条叶百合、细叶百合、地榆等;观赏植物十几种,如燕子花、千屈菜、狄叶香蒲及百合属的一些种。此外还有黄花菜、藜、蕨菜等食用植物,毛水苏、驴蹄菜、千屈菜等蜜源植物,香蒲、艾蒿、缬草等芳香植物,独行菜、水杨梅、地榆等油料植物及马齿笕、白头翁、棉团铁线莲等农药植物。本区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芦苇面积达1400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70%,珍惜濒危物种有野大豆。

  动物资源: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地理区划为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亚区,动物种类以温带栖息类为主,全区共有脊椎动物5纲、10科、107属、163种,占全国动物种数3.17%,占黑龙江动物种数29.42%,占三江平原动物种数35.86%。全区鱼类有15种,优势种为鲤科鱼类;两栖类有6种,优势种为黑龙江林蛙;爬行类有2种;鸟类资源丰富,以水禽数量最多,随四季变化组成变化很大,春秋季组成丰富。夏季相对少些,冬季简单。全区有鸟类123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35.9%,雀形目鸟类43种,占鸟类总数35%,非雀形目鸟类80种,占鸟类总数65%,其中水禽60种,占非雀形目鸟类75%,优势种为绿头鸭、绿翅鸭、红头潜鸭、鹊鸭等。全区共有兽类5目8科17种,其中以食肉目和啮齿目种类最多。

  景观资源: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经过四十余年农业开发后,目前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一块最具代表性的原始天然湿地,其主体为淡水沼泽生态系统,河、湖、泡沼遍布全区,受地形和水分的影响,经过生物地质演化,形成了草甸、湿草甸、沼泽、水域等不同植被和生态类型的微景观单元,体现出各自独特的生态演替过程。景观单元的多样性,不仅使该区具有优美、多变的自然风光,而且为科研、教学和生态保护普及提供了真实的场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