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
1873
标签 :国家5A级景点;山西省洪桐县; 切换pc版
景点概述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2019年3月29日,以“崇宗尊祖·德孝中华”为主题的第二十九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开幕。文化节期间陆续举办第二十九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开幕式、《小戏骨之洪洞大槐树寻根记》开机仪式、第十二届洪洞名优小吃节、传统戏曲表演、第二十九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重走移民路等多项活动。

自然环境

位置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西靠吕梁与蒲县相连,北与霍州、汾西县为邻,南与尧都区接壤。

地貌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临汾盆地北端,平均海拔430米。东部为霍山,;西部为吕梁山系,山势低缓绵长。

气候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比较显著,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少雪。

水文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属相对富水区,流经景区的汾河自北向南贯穿,全长45.8公里;有12条季节性河流,河流全长332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87立方米;地下储水量为1.04亿立方米;泉水126处,年径流量为1.5亿立方米,其中霍泉最大,年径流量为1.3亿立方米。

历史背景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地移民是有其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的,这自然要从元末年间的历史谈起。

      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只有98年,“只识弯弓射大雕”。到了元代末年,由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天灾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山东、河北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朝残暴的统治。仅至正元年(1341),山东、河北、湖广等地就发生了百余次人民反元起义。以后人民起义更加频繁,力量也越来越大。至正八年方国珍在台州起义,至正十一年刘福通在颖州起义,号称红巾军,徐寿辉在蕲州起义。至正十二年郭子兴、朱元璋在濠州起义,第二年张士诚也在江苏泰州起义。其后十余年,特别是刘福通的红巾军与元军决战于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广大农民纷纷响应,元军出其精兵锐将与农民军决战,攻城掠地,掳掠杀人,干尽了残暴之事。

      至正十二年九月,元丞相“脱脱破徐州,遂屠其城”(《元史脱脱传》)。至正十七年、二十一年元军察罕帖木儿部与农民军战,“两战皆败之,斩首万余级”(《元史察罕帖木儿传》)。至正十八年十一月,元军“刘起租守顺德,粮绝劫民财、掠牛马、民强壮者令充军,弱者杀而食之”(《元史顺帝本纪》)。后来元军正规军精兵使尽,无力把农民起义军镇压下去,一些地主武装,为了维护本身利益也配合元军与农民作战,山西的王保保(扩廓帖木儿)父子,陕西的李思齐,也出兵豫、陕、鲁和两淮,终于把红巾军镇压下去。在这些战斗中,元军和地主武装,对农民军所据之地,多是“拔其地、屠其城”(《元史顺帝本纪》),使豫、鲁、苏北、皖北之民十亡七八,名城扬州城中当时被杀的仅余有十八家。(《明在祖实录》卷五)温县牛洼村《牛氏族谱》也载:“兵戮河南,赤地千里。”已到了“春泥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的境地后来朱元璋出兵江淮,派派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取山东,收复河南,北定京都,元帝出亡漠北,这样元末长达十六年的兵乱才算结束。

      元朝末年除兵乱之外,天灾也接连不断。黄、淮河又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据《元史》载,仅元朝末年的雨旱灾,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地区8次。(《元史五行志》)”造成“漂没民庐、死者众”(《元史顺帝本纪》),“禾不入地、人相食”(《元史五行志》),至正元年到二十六年,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至正元年,汴梁、钧州大水。

      二年四月,睢州仪封县大水害稼。六月癸丑夜,济南山水暴涨,冲东西二关,流小清河,黑山、天麻、石固等寨及卧龙山水通流入大清河,漂没上下居民千余家,溺死者无算。三年二月,巩昌宁远、伏羌、成纪三县,山崩水涌,溺死者无算。五月黄河决白茅口。七月,汴梁中牟、扶沟、尉氏、洧川四县,郑州荥阳、汜水、河阴三县大水。四年五月,霸州大水。六月,河南巩县大雨,伊、洛水溢,漂民居数百家。济宁路兖州、汴梁、鄢陵、通许、陈留、临颖等县大水害稼,人相食。七月,滦河水溢出平地丈余,永平路禾稼庐舍漂没甚众。东平路东阿、阳谷、汶上、平阴四县,衙州西安县大水。

      五年七月,河决济阴,漂官民亭舍殆尽。十月,黄河泛滥。七年五月黄州大水。

      八年正月辛亥,河决,陷济宁路。六月已丑,中兴路松滋县骤雨,水暴涨,平地深丈有五尺余,漂没六十余里,死者一千五百人。是月,胶州大水。七月,高密县大水。九年七月中兴路公安、石首、潜江、监利等县及沔阳府大水。夏秋,蕲州大水伤稼。

      十二年六月,中耠路松滋县骤雨,水暴涨,漂民居千余家,溺死七百人。七月,衙州西安县大水。十三年夏,蓟州丰润、玉田、遵化、平谷四县大水。

      十四年六月,河南府巩县大雨,伊、洛水溢,漂没居民,溺死三百余人。秋,蓟州大水。

      十六年,河决郑州河阴县,官署民居尽废,遂成中流。

      十七年六月,暑雨,漳河溢,广平郡邑皆水。秋,蓟州县皆大水。十八年秋,京师及蓟州皆大水。十九年九月、济州任城县河决。二十年七月,通州大水。二十二年三月,邵武光泽县大水。二十三年,孟州济源、温县大水。七月,河决东平、寿张县,圮城墙,漂屋庐,人溺死甚众。二十四年三月,益都县井水溢而黄。怀庆路孟州、河内、武陟县水。七月,益都路霆光县、胶州高密县水。二十五年秋,蓟州大水。东平须城、东阿、平阴三县疔决小流口,达于清河,坏民居,伤禾稼。二十六年二月,河北徙,上自东明、曹、濮,下及济宁皆被其害。六月,河南府大霖雨,*水溢,深四太许。漂东关居民数百家秋七月蓟州四县、卫辉、汴梁、钧州大水害稼。八月,棣州大清河决,滨棣二州之界,民居漂流无遗。济宁路肥城县西黄水汛溢,漂没田禾民居百有余里,德州齐河县境七十余里亦如之"。(《元史五行志》)在《元史》中这类记载比比皆是。特别是河南地区几乎年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中书省户部曾上言:"连年水旱,田禾不收。”(《元史顺帝本纪》)当时的一位治河大臣也说中原地区“连年饥馑,民不聊生。”(《元史纪事本末》卷二)。

      元末中原地区不但水患严重,蝗灾也频频而至。(《元史五行志》)元时的大名路,至正十二年六月“开、滑、浚三州元城十一县,水旱虫蝗,饥民七十一万六千九百八十口”。(《元史顺帝本纪》)中原地区从元统三年到至元末年,大饥荒就达十五次(《元史五行志》),至正十七年河南大饥。十八年“京师大饥,彰德亦如之”。至正十九年冀、鲁、豫大饥,通州民间五杀其子而食之。保定路孽生盈道,军士掠孱弱以食。同时,危害极大的瘟疫又多次流行于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以及南方诸省。(《元史五行志》)。

      以上种种,兵乱天灾相辅而至,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元政府只好把一些路降为州,如“降徐州路为武安州”。(《元史顺帝本纪》)就是到了明朝,由于人粮剧减也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名城开封由上府降为了下府(《明太祖实录》卷九十六、一百九十三)。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二十,一百六十四)到了洪武十七年全国各地仍把不足3000户的30余州降为县。(《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十四)。

      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八),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六),“多是无人之地”(顾炎武《日知录》卷十),累年租税不入,”(《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就连朱元璋也深知:“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五),于是采纳了萄州苏琦(《明太祖实录》卷五十),户部郎中刘九皋(《明史食贷志》),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明太祖实录》),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史50余年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大量移民,农业生产刚刚有所恢复,又发生了“靖难之役”,四年的战争又加剧了中原地区的荒凉局面,为此仍又有永乐迁民之举。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继位,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削藩”措施,燕王朱棣以入京诛奸为名,从北京进取南京,所过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与政府军反复拉锯作战,进行了四年的战争,这就是中原地区盛传的所谓“燕王扫碑”。当时一部分地区的老百姓也自行组织武装,拒抗燕王军队,这反映了人民要求安居乐业,恢复生产的愿望。

      根据《明史》记载,燕军在战争中,抢掠屠杀甚为严重,如“燕军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明史恭闵帝本纪》)在真定“斩首三万级”,白沟河仗,燕王“乘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明史成祖本纪》)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自动帮助政府军抗击燕军朱棣胜利后,对忠于建文帝的军队和百姓杀无遣漏,河北、山东等一些族谱中记载,燕兵所至,村城成墟,当燕王打到冀、豫交界处时,遭到地方武装“十八村联谊会”的把抵抗,燕王无标转路攻取南京,后燕王把一带人杀的只留狐、刘两家,山东临清县寨村光绪四十年写的《李氏族谱》记载,盖燕王靖难兵起,在建文时南北构兵,南兵大军追袭,则南兵自南而北,北兵胜大军犯阙则自北而南,想尔时,或杀,或刮,或逃,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几为丘墟焉。

      因此,靖难之役,加剧了中原地区荒凉局势,民非杀即逃,这也是永乐移民的又一原因。当元末中原地区荒疫兵乱之时,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区也没有发生大的天灾,风调雨连丰收,同邻省相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元人钟迪在《河中府(蒲州)修城记》中说:当今天下劫火燎空,洪河(黄河)南北噍类无遗,而河东一方居民丛杂,仰有所事,俯有所育,这虽然是封建文人溢美之词,但也说明晋垌带比较安定,再加邻省难民流入山西,使山西南部人口是稠密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一千多人,河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三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却达四百零三万零四百五十口,是河北、河南人口的总和。

主要景点

根雕大门

      “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

根字影壁

      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

碑亭(古大槐树处)

      碑亭是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的,碑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据说遗址的修建者之一刘子林一个好友非常穷,当时没有钱捐资修碑亭,只能用刷子写字,也没有留下姓名,虽然没有捐资,但是字写的非常好,就被采用了。

二、三代大槐树

      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

千年槐根

      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

移民浮雕图

      三组浮雕以大槐树为背景,自左至右为:移民国策、移民惜别、移民迁徙。中间有文字隔开,以文释画,文画互彰。具体讲述了大槐树移民的起因、槐乡人们别离乡土、迁徙途中的情景。

移民情景雕塑

      通过朝堂决议、大槐树下、讲不完的故事三组移民情景雕塑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大槐树下的移民历史。第一组雕塑是朱元璋听取朝中大臣的奏议,下令开始迁民的场景,我们叫它朝堂决议。这第二组雕塑就是讲述大槐树下老人在与他的子女话依依惜别之情。第三组讲不完的故事可以看到当年外迁时的那位青年壮丁已经变成了老人,还在给他的子孙后代讲述着迁民的故事。

祭祖堂

      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望乡阁

      望乡阁位于祭祖堂东侧,是专门用来接待远方归客的地方,里面环境清幽,布局朴素,大家可以在这里品一品家乡水,看一看有关大槐树移民的书籍。整个茶室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因为前面我们看到的老茶室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回乡游子的需求了,所以我们开辟了这个茶室,它的作用、意义和原来的茶室都是一样的。一杯清茶,一瓢清水接待不远千里前来寻根祭祖的移民后裔,以此来表达老家人对各地移民后裔的一片亲情。以茶待客是一种尊贵的礼仪,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用家乡的水、家乡的茶接待老乡更有非凡的意义。

献殿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

溯源阁

      溯源阁位于祭祖堂西侧,与望乡阁对称而建,是大槐树主体建筑“一堂两阁”之西阁,建筑造型为仿古四角攒尖顶三檐双层建筑,上层有爬廊与祭祖堂相连。溯源阁取义溯源,意在追溯移民史实,感念先祖功德。而溯源阁整体布局也凸显了溯源移民历史,展示老家文化这一主题。

中华姓氏苑

      中华姓氏苑主要由中华民族的姓氏来源、发展演变,11969个姓氏,姓氏郡望、堂号、堂联、家训等姓氏文化布置而成。您将在这里欣赏到一场中华姓氏文化的盛宴。

移民实证展览馆

      这里有移民情景泥塑群雕,这里有移民先祖生活用品、这里有许多珍贵的移民谱牒,在这里展出的每一件实物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都是对移民历史最真实的见证和最珍贵的佐证。

广济寺

      洪洞县广济寺为唐贞观二年所建,原址在洪洞城内永安里,金承安年间迁徙贾村汾河畔。当年广济寺寺院宏大,僧众济济,香火旺盛。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法堂、藏经楼、伽蓝殿、祖师堂、禅堂、方丈、钟鼓楼。还有斋堂、客堂、寝堂、茶座、延寿堂等。山门左侧有一棵荫蔽数亩的大槐树,这就是明初迁民之时,办理公差事务,人们不能忘怀的古大槐树。

槐木化石

      槐木化石是从洪洞西山煤矿挖出来的,据专家考证已有上亿年的历史。上面的许多地方已经炭化,这就形象地说明洪洞早在亿年前就有了槐树的身影,所以被称为“槐乡大地”是当之无愧、名不虚传的。

石经幢

      石经幢是祭祖园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现存明代迁民的唯一历史见证。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由广济寺大法师惠琏于金承安五年(1201年)所建,比移民还要早200多年,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艺术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的珍品。

过厅

       这座过厅为五间三开一启的过厅。门厦琉璃盖顶,吻兽齐全,正中檐下书写七绝二首。第一首意为:所有移民后裔都是杨侯国人“洪洞人”,这并不是没有根据,众多的私家碑记、谱牒都有记载。第二首意为:北京、河南、山东以及安徽滁和一带的移民后裔都是同根、同源,请不要担心互相误认,关于小脚趾为两瓣的古老传说就是我们相认的凭据。

洪崖古洞

      洪崖古洞建在这里与洪洞可是大有渊源的,因为洪洞这个名字就是取自城南“洪崖”与城北“古洞”。“洪崖堑壁”与“古洞连云”这八个大字是由著名书法家董寿平书写的。“洪崖古洞”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南北长40米,东西宽20米,崖高16米,洞高4米,宽2.5米,洞内蜿蜒曲折。

民俗村

      打麦场在这里,虽然看不到当时移民先祖们在一起打麦、碾麦、扬麦、装麦的热闹场景,但却有堆积起来的高大麦垛,健壮的汉子才能推动的石碾子,和孩子们在一边玩耍的秋千,以及洪洞本地的特色小吃,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老家风情。

      民俗村明代四合院内家具十分讲究,是当时有钱人家居的院落。喜庆婚礼院是当时普通人家的院落,有古代婚服可供拍照。民间工匠院是当时中等偏下生活水平人家的院落,建筑之分简朴。文化革命院其格局为篱笆院墙,以文革期间农村家庭生活为背景。纺织编织院结构布局大方舒展,集中展示洪洞农民家庭的织布、编织等特色工艺。农家马车院以民国时期农家马车经营户的生产生活场景为主,极具地方风情。行医人家院展示了洪洞南部地区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瓦房建筑风格。普通农家院陈设简易实用,集中体现五十年代初期洪洞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面貌。

魁星楼

      民俗村最南面那个塔式造型的建筑就是魁星楼。据《汉书》记载: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主宰文运。魁星楼是古代村庄里供奉魁星的圣地,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以祈求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所谓“魁星点状元”,就是如此。魁星楼的旁边还设有北斗七星,而北斗前四星称为“璇玑”,也叫魁,又因为四颗星排列如“斗”字,也称“斗魁”。

同源渠

      同源渠,顾名思义,移民后裔有着共同的源头。移民后裔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融汇于整个华夏民族,但他们的源头只有一个,就是洪洞大槐树。只要是大槐树的后裔就能在这里找到移民先祖的踪迹,都能找到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思源潭

      水流千里总有源头,人处四海难忘故土。移民先祖当年从这里开拔外迁,开疆拓土,但从没有一刻忘记过对故土的思念。几百年后,移民后裔也绝不会因时间的遥远而淡忘对自己源头的眷恋。在这里,您可以默念祖恩,掸尘净手,以虔诚的心情去祭奠您的先祖。

一代大槐树(仿)

      新塑大槐树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 “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

牌坊

      这座牌坊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辛亥革命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

茶楼

      茶楼采用的是全木质框架结构,总高11米,南北长23.65米,东西宽13米。一层是洪洞特色的农家纯绿色无公害产品,二层是仿明式的茶馆。茶楼不仅仅是一座民间的传统建筑,更是中华文化中以茶待客的老习俗在洪洞的直观体现,可以让您最真切地感受老家人的热情,并了解老家的质朴民风。

茶室

     茶室,建于民国三年,专供游客歇脚休息、品茶聊天的场所。面宽10.45米,进深4.77米,面积不大,脊高一般,形貌与民居无异,意义却不一般,它是为接待远方归来的游子而特意兴建,匾额与楹联所表述的也正是这种老家与归客之间的亲情。

三座桥

      西桥取名莲馨桥,有两层寓意。其一洪洞自古就有莲花城的美誉,当时县城高而四周低,人们蓄水植莲。到夏天莲花的香气弥漫着整个洪洞城,真乃“水包座子莲花城”。其二“莲馨”谐音“心连心”,喻指老家人与移民后裔永远心连心。

三座桥

      中桥取名槐香桥,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这里是槐树的故乡,到处充斥着槐花的香气。二是槐香的谐音是怀念的怀,故乡的乡,意思是大槐树的后裔永远怀念自己的故乡。

      东桥取名鹳鸣桥,是借鹳鸟的鸣叫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首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民谣里的老鹳指的是一种体型像鹤的水鸟,但脖子和身子比鹤短。以前在汾河边常看见它们大片的觅食,在大槐树上筑有巨大的窝 。

寻根祭祖节

      1991年4月,首次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举办。随着改革潮流的高涨,以古大槐树移民遗址为载体的“根祖文化”活动空前活跃,蓬勃发展。九州大地、乃至四海大槐树后裔,思乡寻根之情,回乡祭祖之潮与日俱高。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洪洞县委、县政府,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举办了首次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

      2006年4月,第十六届寻根祭祖节是洪洞大槐树祭祖园扩建后,在新建祭祖广场举行的一次节会。参加人员范围广泛,有世界华人宗亲会和全国各地楹联获奖作者。新闻媒体有新华社、中国旅游报、山西卫视等报刊杂志15余家。特别是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前来演唱《大槐树》歌曲,山东齐鲁电视台组织50余人及卫星转播车进行现场直播。同时,首届大槐树“根祖杯”楹联大赛颁奖、古代壁画展、六县市书画展、吴昊书画展同时展出。

      2007年4月, 第十七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次寻根祭祖节由山西省政府和临汾市政府联合主办,是历届寻根祭祖节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次祭祖节以4月5日(清明节)的《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为高潮和核心,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凤凰卫视、山西电视台等大牌媒体现场直播,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吴小莉、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山西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丽萍主持节目,著名歌唱家谭晶一曲《大槐树》唱出了人们对大槐树的无限深情,阎维文现场演唱的《母亲》表达了华夏儿女的一片赤子之情。原山西省副省长宋北杉主持大祭,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偕夫人向先祖敬献花篮,一代名流、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外甥黄大伟也特意从他乡赶来,在此发表祭祖感言,以表达外公生前对故乡的眷念之情,本次寻根祭祖节在全球乃至世界华人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2019年3月29日,以“崇宗尊祖·德孝中华”为主题的第二十九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开幕。文化节期间陆续举办第二十九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开幕式、《小戏骨之洪洞大槐树寻根记》开机仪式、第十二届洪洞名优小吃节、传统戏曲表演、第二十九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重走移民路等多项活动。

      1991年开始,每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都有数以万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云集于此,表达着对大槐树老家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江泽民、乔石、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贾平凹、张玉凤等社会各界知名人世莅临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参观考察,寻根祭祖,挥毫泼墨,题词留言。

文学记述

书籍作品

《洪洞大槐树志》

      集三十年洪洞大槐树文化研究之大成,集资料、考证、记述为一体。它告诉移民后裔:中国有个洪洞县,洪洞有棵大槐树。明代洪武、永乐50年间,洪洞大槐树大移民18次,移民分布18省600余县,移民始祖姓氏1230个,人口逾百万,时至今日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后裔。内容尚有解手、背手、脚趾甲复形的来历以及姓氏源流、民间传说等。洪洞大槐树是亿万移民后裔的精神家园,发掘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祖国和平统一的需要。

《洪洞县志》

      2005版一套为上、下部、民国版、电子版四本,上、下部共1813页、民国版778页,主要介绍了洪洞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大槐树移民、文物旅游、民间文学、民情风俗等等。

《移民大迁徙》

      此书三本一套,分为上、中、下三本,主要讲述了移民大迁徙的历史背景(元朝、明朝、清朝、民国)、移民前后的宗族、移民记载及分布(大槐树迁民在河南、河北等十八个省的移民过程、分布、家乘碑刻等)、洪洞风物及移民的传说(迁民遗址修建记、苏三与大槐树、“解手”与“背手”的来历等200起)等。

相关书籍还有:《增广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志》、《洪洞大槐树移民志》、《为什么是洪洞》、《祖槐寻根》、《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大槐树寻根》等。

相关摄影集还有:《情系大槐树》、《寻根大槐树》。

诗画作品

游子吟

古槐颂(湖南)朱兆麟

洪洞古槐天下奇,繁柯密叶逞雄姿。

绿云盖地张翠幕,黛色参天展蛾眉。

槐生故国千龄外,秦耶汉耶忘年代。

顺行其德地中升,君子积小以成大。

十围躯干励冰霜,万千根系分厥派。

浩然正气塞苍冥,不以三公易其介。

杨逸明书咏洪洞大槐树

杨逸明书咏洪洞大槐树

叶落归根培蕴厚,根组文化流传久。

怀乡念祖寄深情,炎黄华胄同翘首。

木有本兮水有源,群生受命在于天。

赤子于槐敢不敬,一腔碧血荐轩辕。

神州此日春意遒,江山有待复金瓯。

浩荡春恩不私物,槐阴远覆日南州。

九日归洪洞县寄大槐树(辽宁)徐长鸿

一天摇落翠云收,萧瑟长街满目秋。

信是西风吹不尽,年年乡思系枝头。

杨逸明先生书景北记古槐移民诗

杨逸明先生书景北记古槐移民诗

踏莎行·洪洞古槐(河北)杨路平

啼笑萦心,兴亡入目,仙翁化此苍苍树。

沧桑见惯是麻姑,纷纭世事何曾顾?

万里缘牵,千秋情注,神州高筑通霄路。

欧风美雨纵宜人,漫天叶聚根盘处。

音乐作品

主要作品

      歌曲《大槐树》是由屈塬作词,张千一作曲,谭晶演唱的一首以怀念思乡曲,出自2010年谭晶发布的个人专辑《祖国万岁·作品全集》中。

相关作品

      《心中的大槐树》王诗沂演唱,《大槐树之歌》毛国臣演唱,《大槐树童谣》、《大槐树的故事》、《老家在心中》李明安演唱。

影视作品

电视剧《大槐树》

      《大槐树》是由著名导演王文杰执导,陆毅、陈好、鲍国安、李琦、张先衡、方圆、李丞峰、霍尔查等主演的大型古装历史题材电视剧。全剧由山西电影制片厂于2007年拍摄,2010年1月首播,共42集。

      故事讲述明朝洪武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民族迁移行动,涉及人数达百万之众。其声势之大,范围之广,旷古绝今。

      本剧是以林屹的命运为主线,展现其办理、安置移民的艰难曲折,和其在家族矛盾、爱情中复杂的情感历程;同时,也展现了移民王成祖、大喜一家、富全一家,及林峙、林峻等人的移民历程和生活变迁;全景式地展现了上至朝廷高官,下至黎民百姓,在洪武年间的这次大移民。全剧有极强的悬念性和故事性,冲突激烈,集集有悬念,集集有高潮,人物性格鲜明,场面宏大,是一部有着丰富内涵且好看的历史巨片。

电影《等爱归来》

      《等爱归来》由国家一级导演康宁执导,台湾著名演员陈志朋,内地优秀演员张定涵领衔主演,香港金牌戏骨午马,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新加坡著名演员洪乙心,内地优秀演员张迪、曹力、胡悦等倾情出演的国产情感题材的电影,于2015年7月28日上映。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影片在叙述不同年代爱情观的同时,将“大爱”的含义延伸延续,对回归“根”和“家乡”的渴望与眷恋,使“爱”的意义更加博大和深远。完成海峡两岸回归统一的夙愿,华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和保护国家珍贵文物,是这部影片最震撼人心的看点。

      影片运用好莱坞最新电影叙事手法,将追爱、等爱、盗墓、护宝几条故事主线有序融合,无论在题材和创意上都备受关注。盗宝谜团下,几代华人智挫日本文物走私集团的阴谋,悬疑跌宕起伏,同时还展示了细腻的情感主线,对于酷爱温情治愈、洗脑洗心电影的观众来说是又一喜讯 。

纪录片《大槐树下是我家》

      《远方的家》大型系列特别节目《长城内外》第74集《大槐树下是我家》2016年1月14日17:15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纪录片《合》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八集收官之作《合》以洪洞大槐树下迁出的江苏丰县张氏族人与洪洞冯张张氏的认亲团聚为脉络,讲述我们中华历史、文化与美食融合的艺术,于2018年2月26日在CCTV-1、CCTV-9、CCTV-2、CCTV-4、CCTV-7同步播出。

旅游贴士

景区门票

门票:80元/人。

特惠政策:

免费政策:身高<1.3米儿童、70周岁以上老人、现役军官、记者(凭有效身份证件)、革命伤残军人(凭本人军残证)免票。

优惠政策:1.3≤身高≤1.5米儿童、学生、60~70周岁之间老年人、残疾人凭相关有效证件可享门票挂牌价五折。

交通信息

自驾游路线:

-北京、天津上京港澳高速→石家庄转京昆高速→洪洞县下高速→景区;

-陕西上京昆高速→洪洞县下高速→景区;

-山东上邢汾高速→平遥转京昆高速→洪洞县下高速→景区;

-内蒙古上呼包高速→大同转大运高速→洪洞县下高速→景区;

-河南上连霍高速→三门峡转大运高速→洪洞县下高速→景区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