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宫始建于唐,原有山门、碧霞元君祠、城隍庙、正殿、火神殿等建筑,现仅存气势雄伟的轩辕宫正殿和城隍庙。正殿曾作较大规模修缮,殿中安放花岗石轩辕黄帝像。殿前城隍庙今改为碑刻陈列室,存有明清时代珍贵石刻,陈列室中的阴亭制成于明正德年间,80年代在东山陆巷出土,系一仿木结构石筑,高3.58米,直径2.5米,六角形。六角形的每一面都有石刻,中间为藏尸骨之所。阴亭第一面刻有“叶时敬妻周氏之墓”,它是明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式,弥足珍贵。
殿朝向西面太湖,面阔三间,进深九檩,高10多米,单檐歇山顶,翼角翘起,出檐深远。角柱升起,有侧脚,楠木梁柱,形态自然而少斧削。柱枋斗拱前用真昂,后用上、下两层斜撑,尚存唐宋遗风。当心间辟殿门,两边设欢门式木栅窗。
现存正殿建筑为元至正四年(1344年)重建,大殿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灰筒板瓦,飞檐起翘,出檐深远,正脊两端置鸱鱼,两山搏风板宽大,悬鱼甚小。前檐台基下设四级垂带踏跺,当心间辟四扇六抹格子门,两次间用壶门形直棂窗,后檐只在当心间设置门窗。殿外檐柱柱头有卷杀,升起侧脚等做法明显,柱间用普拍枋和阑额贯连,出头做出霸王拳式的弧线装饰。檐柱柱础除当心间外都与金华天宁寺大殿类似,为高耸的礩形,柱础间有石质须弥座地栿。殿内外有拆卸下的石雕望柱和栏板,疑为原物。外檐斗栱配置情况为面阔当心间补间铺作四朵,次间各两朵;进深中央间补间铺作三朵,前后间各一朵。补间铺作为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第二跳昂下有真华头子,令栱直接撑托撩檐枋,耍头蚂蚱头状,里拽出双抄华栱、两挑斡和鞾楔,第二层挑斡用单栱加通体替木撑托下平榑。柱头铺作外拽同补间,里拽出双抄华栱撑托乳栿和丁栿,其余部分省略。转角铺作在纵横向同补间铺作,在45度处设有由昂,昂尾与两边补间铺作里拽相交顶至下平榑交接处,老角梁后尾并未终止于此而是延伸穿过中平榑。
殿内结构为《营造法式》中典型的“月梁造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对称形式。四内柱为梭柱,用材粗大,柱础为扁鼓状,下设素面覆盆。由横剖面可见前后槽梁架由下往上依次是顺栿串、乳栿和劄牵,梁栿下用重栱丁头栱承托;内槽梁架由下往上依次是顺栿串、四椽栿和平梁,梁架节点处多用斗栱连接,平梁上有类似丁华抹额栱构件,但无叉手。由纵剖面可见两山梁架由下往上依次是顺栿串、丁栿和襻间,前后内额上施一斗六升的襻间斗栱,当心间四朵,次间各一朵,顺脊串与脊榑间则用一斗三升的襻间斗栱,配置情况同前。此外,上平榑和脊榑绘有团龙图案的彩绘,楠木梁底存墨书题记。
轩辕宫正殿是苏州市年代最为久远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和历史价值,2006年轩辕宫正殿作为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轩辕宫正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