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保育舍内猪的呼吸道疾病传染
445
切换pc版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猪场的保育舍流行着一种死亡及淘汰率极高、严重影响断奶仔猪生长发育的疾病,此病以全身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多系统进行性功能衰竭为特征。临床上被称为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multisystemicwastingsyndrome,PMWS)。该病多发生于4~16周龄的猪,以5~12周最为常见,较少感染乳猪。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高致死率的疾病,受感染的猪群发病率约为5%~60%,病死率达到10~80%,存活的病猪发育明显受阻,变为僵猪。

从2000年开始,我国大陆地区(台湾为1995年)的许多规模化猪场发生了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由于防制方法不恰当,造成该病持续高发,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猪场损失惨重。

一、病原及病因

断奶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病原和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为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猪环状病毒(PCV)分为猪圆环病毒I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II型(PCV-2)等两个类型。猪环状病毒在微生物分类学上属于环状病毒科,环状病毒科包括CAV、PBFD和PCV等三种动物病毒以及SCSV、CFDV、BBTV等植物病毒。单纯的猪圆环病毒II型(PCV-2)感染只表现轻微的临床症状,但在与其它病原并发或继发感染后病情严重、症状复杂。

断奶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的其它病原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蓝耳病PRRSV)、猪瘟病毒(HC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细小病毒(PPV)、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多杀性巴氏杆菌(P.M)、副猪嗜血杆菌(HPS)、链球菌Ⅱ型(SS-Ⅱ)、沙门氏菌(Salmon.suis)、肺炎支原体(M.hyo)、附红细胞体(E.suis)等。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以及通风不良、饲养密度高、天气变化、疫苗注射、转栏混群等应激因素是诱发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断奶后仔猪出现呼吸急促、困难(过劳式呼吸)、咳嗽、食欲减退,渐进性消瘦、生长迟缓、皮肤苍白或黄疸,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堆拥在一起,部分病猪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有的还伴有出现腹泻或神经症状。患猪体表触摸感觉淋巴结肿大。该病多发生于出生后4~16周龄的仔猪,以5~12周最为常见,较少感染乳猪。死亡率很高,受感染的猪群发病率约为5%~60%,病死率达到10~80%,存活的病猪发育明显受阻,变为僵猪。

剖检可见全身体表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浅淋巴结尤为明显,可肿大3~5倍,呈红色、暗红色,切面湿润外翻,呈灰白色,有出血点。

有时淋巴结皮质出血,使整个淋巴结呈紫红色外观;肺脏肿胀,比重增加,可见肺间质增宽,呈间质性肺炎,红色至灰褐色斑驳状,质地坚实,手触之若橡皮样感觉,部分病死仔猪肺部心叶、尖叶呈对称性鲜肉或虾肉样病变,个别肺隔叶有散在化脓灶;肾脏肿胀、苍白,被膜下可见灰白色病灶,呈现渗出性肾小球性肾炎和间质肾炎。肝脏一般病理变化不明显,部分患猪肝脏伴有轻度或中度的萎缩,有的则肿胀;脾脏轻度肿胀,颜色暗红;部分患猪胃黏膜水肿,胃底溃疡,盲肠和结肠粘膜充血或淤血;部分患猪有黏液性支气管炎变化。

继发感染多种细菌和支原体的患猪病变更为复杂,往往表现为肺部复杂的病理变化,有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肝周炎、脑膜炎、关节炎等症状。

三、诊断

由于严重的仔猪断奶后多系列衰竭综合征经常是多种病毒、细菌性及支原体疾病混合感染的结果,临床极易误诊为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瘟或弓形体病,但总体来说,本病在病理变化方面与其它疾病有较明显的特点,首先表现在病理性损伤的广泛性,发病猪几乎全身主要组织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变化。

解剖已死亡或即将死亡的病猪,可见呼吸系统的变化为肺间质增宽,表面有红色至灰褐色斑点,继发细菌感染后肺脏可见化脓病变;免疫系统的变化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肉芽肿炎症,特别是腹股沟、肠系膜和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确诊可采取病死猪的脾脏,淋巴结和肺脏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诊病原,实验室诊断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IF)、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