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野史》云:崇圣寺的雨铜观音像铸成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为“立像,铜铸而成,高三丈。”是一尊鎏金观音像,头著宝冠,细腰跣足,左臂下垂执甘露瓶,右臂上举,袒胸下裹薄裙。
当时,观音殿前廊有大钟,天井南北各有一尊小塔,大殿的漏阁中供有地母神,大殿对面还塑有韦陀菩萨,但占地面积较小。清咸丰年间,雨铜观音殿毁于兵火,铜像之两手及衣角亦有损坏。直至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时任大理提督的蔡标,才将其损坏部分修复。
上一世纪50年代初,雨铜观音殿,由超尘、超俗的两位和尚守护。到了十年-期间雨铜观音也未能幸免于难,被作为“破四旧”的对象砸碎回炉。如今的雨铜观音殿,是在原先的旧址上于公元1999年扩大重建而成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
进入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门,参观了“永镇山川”的巍巍三塔和拥有云南第一大钟的建极钟楼后,沿着宽阔的通道,登上数十级台阶,就可迈入雄伟的雨铜观音殿。殿内居中的2.2米高汉白玉须弥座上,有1.8米的贴金铜铸莲花座,莲花座上站立着8.6米高的铜铸贴金雨铜观音。重铸的雨铜观音,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重11吨。
关于雨铜观音的来历,民间还有两段神奇的传说:其一是说,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即公元899年。当时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发誓铸一铜观音像,铸至观音像之肩部时,所准备的铜已用尽,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天上突然降下铜雨,满地都是铜屑,高僧满心欢喜取铜雨铸像,竟然不多不少,为铸造雨铜观音所需之铜。高僧以为冥冥中有神相助,于是取名为“雨铜观音”。
其二是说,郑买嗣灭南诏蒙氏政权,自立大长和国之后,铸佛万尊以为他杀南诏王室八百人的忏悔,并“集十六国之铜”铸高一丈六尺的雨铜观音像。
雨铜观音殿其神态庄严静美,慈祥妩媚的女性脸颊,结实挺拔的男性身材,左手持净瓶,右手食指似正在点甘露水救化众生,具有大理早期观音的特点。
有人说这就是南诏中、晚期大理地区男性观音向女性观音过渡时期的特征。雨铜观音的离奇传说和坎坷经历,使她成了倍受游人们关注的对象。如今,重修的雨铜观音殿前,终日香烟缭绕,善男信女们不绝于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