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芦溪镇内,有一座美丽的寺庙——莲花台。
清末咨政院议员三台县知事张政在芦溪镇莲花台登高赋诗,凭空吊古:西岸春墟暮霭生,东开平野古涪城。英雄淘尽长江在,令尹来时宿雨晴。红树青山如好画,金冠铁镞出深耕。频年阅惯沧桑变,不为兴亡一沧情。抒发了古人对芦溪两岸大好河山的感叹和对三国历史的追忆。
历史上的芦溪寺庙众多,有“七馆”、“八庙”、“一个台”,“台”即莲花台。芦溪镇的莲花台寺庙,有“小南海”之美称。寺庙建自汉代,重修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三台县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莲花台前面是宽阔的江面,终年碧波奔流不息,后面是郁郁葱葱的浅丘,绿树繁茂花团锦簇。古人形容为“背山面江,风景幽秀”。清末民初,芦溪分县县丞刘攸溪的夫人、杰出书法家廖华女士书题“莲台小憩”匾额,堪称书法中的精品。
1935年和1994年,我国著名武术大师海灯法师曾两度来莲花台讲经传武40余天,在这里流传着广为人称颂海灯法师的许多佳话。
莲花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多年以前夏天的一个夜晚,有人在芦溪涪江这乘凉,面对习习不江风,悠悠流水,星星渔火,粼粼波光,暮鼓晨钟,梵音阵阵,倍觉心旷神怡,遐思无限。忽然满眼生辉,仿佛看见水里盛开万朵金莲花有缓缓流淌,江面上一位身披薄、高贵慈祥的女人脚踏一朵硕大的金莲,左手执净瓶,右手执柳枝,向两岸频频点头,仿佛在祝福苍生国泰民安。朦胧中的女人,姿态是那样优美从容,神情是那样有娴静端庄.瞬间,顺江而下的女人从视野中消失,显得那样的神秘.后来有人看见涪江现观音生金莲一事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人们便由莲花想到了莲台,由莲台想到观音.于是,整个芦溪远远近近的人们便认定那是观音菩萨显灵.群众慷慨解囊,捐资修建莲花台寺庙纪念这位救苦救难的神仙.人们早晚鼎礼膜拜,祈求四季平安.
其实,可能是万朵碧波在灯光照映下产生的幻觉.那时涪江里江流万里舟楫穿流,是从江油、安县、绵阳通向三台、射洪、重庆的水上交通要道。莲花台下是最大的水码头,水上交通十分兴旺,千帆竞争,百舸争流。芦溪镇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一到夜晚,客栈暴满,酒肆喧嚣,灯火通明,仿佛一座不夜城。莲花台也借此成为云游僧侣、过往客商朝拜、观光的必去之地。
解放初的莲花台,寺庙众多,规划宏大,占地面积3870余平方米。共有三道天井、五座山门,建有大雄宝殿、药师殿、城隍殿、观音大殿、地藏殿、念佛堂、活观音坟等等,全是明清建筑风格。其中面临涪江崖壁之上,尚存名师绘刻于崖壁洞内的三尊佛像,极具保护价值。
为了发展芦溪的旅游事业和落实文物保护措施,经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多次考查论证,莲花台下原确有东汉崖墓3座,墓内有东汉壁画,3尊古佛像尤为珍贵。因此,列为文物保护风景点,文物保护小组正式挂牌。
1999年9月,占地630余平方米的一座雄伟巍峨的文物保护大殿观音殿在东汉崖墓上矗立起来。2005年月10月,又一座占地700余平方米的大雄宝殿恢复建成,该殿高18米,两重檐翘角的仿古式建筑,更显古朴与雄浑。殿内十数尊巨大的纯铜佛像,宝象庄严,熠熠生辉,逢年过节,上万人川流不息,前来朝拜,2006年。又一座高10米的纪念塔竣工,已成为三台境内一座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目前,莲花台文物保护风景区已有6000余平方米的场地,整个场地建筑物和珍贵文物价值250余万元。计划恢复重建城隍殿、地藏殿、药师殿、念佛殿、双亭、回廊和庭院。花圃、绿化带花团锦簇,绿树成荫,让人流连忘返。
莲花台地处涪江,朝迎旭日,暮赏江月。游人到此感觉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每天清晨站在莲花台上眺望涪江,只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朝霞满天,江面上洒下万道金光,“绿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隔江而望,沃野千里,绿权树成荫。离莲花台不远处,新建的芦溪大桥象天上彩虹落人间。莲花台背后,高楼林立,商店如云,农业科技园实验示范区十多家工厂拔地而起,机器轰鸣。街道宽敞整洁,人们安居乐业,古老的芦溪旧貌换新颜,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典范。(完)(谢忠华 谢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