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寺 慈云寺位于山西省天镇县,被誉为“关北巨刹”。慈云寺初建于唐代,原名法华寺,坐落在城内西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明宣德年间改名为慈云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寺长140余米,宽40余米。有金刚殿、大雄宝殿、释迦殿、毗卢殿4座大殿和东西两厢的观音殿、地藏殿。4大殿顶部的屋脊,全部是精致的砖雕和琉璃浮雕,两侧装饰有花样繁多、斗姿争妍的花卉图案和色彩绚丽、造型奇特的五色龙。顶部立有众多的人物和各种走兽的彩色塑像,形象逼真,生气勃勃,是明代彩塑的艺术珍品。毗卢殿是该寺的主殿,面阔23.5米进深11.5米,高15米,建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殿内的木雕藏经阁精巧别致,曾藏“三藏经”百余册,后移至大同市博物馆。释迦殿、观音殿、地藏殿现存100多平米的壁画,为二十四诸天、天龙八部等内容,为明代所绘。各殿原有大小佛像200余尊,已荡然无存。近年群众又重塑金身,面貌焕然一新。
该寺结构严谨,造型别致,总体布局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金刚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释迹殿、毗卢殿、观音殿和地藏殿等。 大雄宝殿前的钟鼓楼是寺内最有特色的建筑,它始建于元朝,在建筑样制上吸收了塞外游牧民族的帐篷顶式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第二进院落中,有一座释迹殿,殿内的壁画是慈云寺一绝,在百余平方米的墙面上,绘制着色彩艳丽的壁画,内容以佛教故事为主,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殿后为毗卢殿,殿两侧的木雕藏经阁内,原本存放着《三藏全书》,共计8800多册,后移往他处收存。 : 原名法华寺,位于大同以北的天镇县城内西街,始建于唐代。该寺坐北向南,规模宏大,总面积5500平方米,是一完整的明代寺院建筑群,被誉为“关北巨刹”。
山西大同市慈云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