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灰霉病
2727
标签 :大葱;病害;防治 切换pc版

      大葱灰霉病又称白色斑点病,是大葱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初期 在叶上呈白色椭圆形或近圆形斑点,多由叶尖向下发展,逐渐连成片,使叶尖卷曲枯死。湿 度大时,枯叶上出现大量的灰色霉层。

症状
大葱灰霉病
     大葱叶片发病有3种主要症状,即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白点型最常见,叶片上出现白色至浅灰褐色小斑点,扩大后成为梭形至长椭圆形,病斑长度可达1~5毫米,潮湿时病斑上生有灰褐色绒毛状霉层。后期病斑相互连接,致使大半个叶片甚至全叶腐烂,烂叶表面也密生灰霉,有时还生出黑色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菌核。
发病规律
  病原Botrytis squamosa ,病菌随发病寄主越冬或越夏,也可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田间病残体上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成为侵染下—季寄主植物的主要菌源。在温、湿度适合时,越季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接触植物体后,主要由伤口侵入,也可直接穿透表皮而侵入。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直接侵入,或产生孢子后再侵入植物。菌核和病株带菌残屑也可混杂在种子间,随种子调运而传播。生长期中病株产生分子抱子随气流、灌溉水和农事操作而分散,引起重复侵染。
  冷凉、高湿的环境条件最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18~23℃有利于灰霉菌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和发病,但在低温 (0~10℃)以下病原菌仍然活跃。在适宜的温度下,湿度和降雨状况是灰霉病流行的关键因素。露地大葱秋季苗期即可被侵染,冬季病情发展缓慢,春季再度蔓延并达到发病高峰。冬春季阴雨天多,降水量大,发病重。早春降雨情况决定侵染菌量高低,而4~5月份雨天数往往是影响大面积流行的关键因素。连作田和田间卫生状况不良,遗留有较多病残体的田块,菌源量大,发病早而重。凡是能提高田间湿度和不利于植株健壮生长的因素都有利于灰霉病发生。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灌水不当,过度密植,偏施氮肥,植株衰弱,伤口、刀口愈合慢等情况都能导致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料,合理增施磷钾肥,加 强田间管理。墒大时及时中耕散墒降湿,保证大葱健壮生长。(2)药剂防治。轮换喷施50%多菌灵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选用、培育抗病品种。病地应实行轮作,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病残体,携出销毁。多雨地区可推行垄栽和高畦栽培,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科学施肥: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避免偏施氮肥。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特别是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勤中耕,确保葱田通风透光良好。雨季及时排涝,防止高湿低温条件出现。
  轮作:和非葱、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间集中销毁。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40%福星乳油5 000~6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600~8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或75%灭锈胺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