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丝鲈池塘无公害养殖的鱼种放养
615
切换pc版
 
    长丝鲈为东南亚特产淡水鱼类,是一种食用、观赏兼具的热带鱼品种。该鱼蛋白质成份丰富,营养价值高,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当年苗种经8个月饲养可达800~1000克,最大个体可达20千克,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喜爱,在国际市场上非常走俏,是一种高档经济鱼类,在越南等地素有“财神鱼”之美誉。由于长丝鲈的生活习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与我国南方的气候相吻合,且饲料来源甚广,我国近年有少数地方作为观赏鱼引进。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利用土基池塘养殖长丝鲈,因其环境理化因子接近自然环境,长丝鲈生长速度可大大提高。现将长丝鲈池塘无公害养殖的鱼种放养技术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1、放养前准备

    (1)池塘条件:长丝鲈属热带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很严,其适宜水温为22~32℃,最适水温24~30℃,随着水温的下降生长愈缓慢,当水温降至16℃时,停止进食,水温在12℃以下,则会冻伤乃至死亡。所以,应当选择冷、热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肥瘦适中,排灌方便的水面作为养殖池,面积2~3亩,水深在2米以上,水质要求微碱性,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由于该鱼腹鳍为两条较硬的长丝延伸至尾鳍,且鱼体扁而宽,为防止水泥池壁池底擦伤鱼体,故养殖池塘适宜采用土池进行养殖。

    (2)清塘消毒:放养苗种前,每亩水深20厘米时,用生石灰130~150千克全池泼撒,充分曝晒,3天后将池水灌至60厘米深度。约5~7天后可加深水位,待药效消失后再放鱼入池。

    (3)肥水下塘:苗种下塘前每亩施绿肥150千克,同时每亩投豆浆3千克,当池塘水体中出现了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后即可投放种苗,且将池水水位逐渐升高至2米左右,追施有机肥。

    2、苗种放养

    尽管长丝鲈对水中的溶氧要求不高,但在养殖中,必须保证合理的密度,适宜的规格,在投喂过程中也须讲求种苗放养的方法与技巧。

    (1)放养密度:放养密度直接影响长丝鲈的生长速度和出池规格,应根据鱼种规格、质量、饲料来源、池塘生态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市场情况等确定放养量,若池塘水源充足,一般每亩可放养3.3厘米左右苗种5000~7000尾,同时每亩套养鳙鱼50~80尾。

    (2)放养要求:首先引种要求品种纯正,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质健壮。其次,长丝鲈宜单养,若要混养,宜与滤食性、草食性鱼类混养,不可与杂食性鱼类混养。最后,放苗时要进行鱼体消毒,可用3%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或用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浴15~20分钟。同时,注意调温下塘,低温期放苗易感染水霉病。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