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鱼养殖常见病之烂鳃病防治技术
882
切换pc版

    1、病原:柱状纤维黏细菌。

    2、症状

    疾病初起时,鳃丝前端充血,略现肿胀,是鳃瓣前后呈现明显的鲜红和乌黑的分界线;之后,鳃丝前端出现坏死、腐烂,黏液增多,严重时,鳃丝前端软骨外露、断裂,部分鱼有局部或全部鳃贫血和失血现象;通常情况下,鳃瓣前部因黏液和溃疡物的增加,池水中的淤泥在其上黏附。部分鱼鳃盖内表皮也因病原菌的感染而充血发炎,中间部位腐蚀成近似椭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病鱼因器官溃烂而影响呼吸功能,从而导致死亡。

    3、发病规律

    本病终年都有发生,水温在15℃以下的季节比较常见,通常呈散发性。20℃以上时开始流行,流行的最适宜的温度是28~35℃。不论鱼种或成鱼阶段均可发生。由于致病菌的宿主范围很广,野杂鱼类也可感染,因此,容易传染和蔓延。

    4、防治方法

    (1)纤维黏细菌在0.7%的食盐水中难以生存,故在鱼种进塘时,用2%~2.5%的食盐水浸洗鱼种20~30分钟,以杀死鱼体上的病原菌。

    (2)发病季节每半个月遍洒一次生石灰水,浓度为15~20克/立方米。

    (3)在水体消毒的同时,内服抗生素,如氟哌酸、土霉素,每千克鱼体重用药20~50毫克,拌入饲料连喂4~6天;或选用鱼疾宁-2型拌入饲料投喂,每500千克鱼用药一包,连续5天,效果更好。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