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花鲈淡水健康养殖技术
470
切换pc版

林 星

(莆田市生物工程研究所)

中国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003 号 邮编:351100

1 前言

花鲈又称鲈鱼、海鲈、七星鲈等,隶属鲈形目、鳍科、花鲈属,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花鲈因其具有广温、广盐、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效益好等特点,适合于各种形式的养殖,既能在海水中养殖,又能在淡水中养殖;且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滋补强身,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我国海、淡水池塘传统的主要养殖鱼类。

花鲈淡水商品鱼的养殖,对丰富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提高淡水鱼类的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90 年代以来,淡水池塘养殖鲈鱼迅速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出口创汇前景看好。随着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产健康、优质、无公害的鲈鱼,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水产品,成为花鲈养殖的发展方向,本文根据我市花鲈淡水池塘养殖经验,结合国内渔业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无公害花鲈淡水健康养殖技术,以期为广大养殖用户更好生产提供参考。

1 养殖环境要求

1.1 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的选择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无直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排入或其他污染源的地方,池塘环境条件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4—2001)的规定。交通运输方便。

1.2 水源和养殖用水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的要求;养殖用水包括水质的感官标准(色、嗅、味)、卫生指标等应分别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和《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2)规定。

2 鱼苗淡化和培育

2.1 苗种选择

选购全长4 cm 以上,大小整齐,活力强,无畸形的花鲈变态幼苗为养殖鱼种。人工孵化的花鲈鱼苗一般是在22‰左右的海水中孵出,因此,鱼苗放养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淡化和驯食。

2.2 淡化池

淡化池一般选择在面积4 m×4 m,深0.8 m 的水泥池中进行,配有进排水管道,水位由溢水管控制,并放置充气管进行充氧,气石密度每2~4 m2布置1 个,保证溶解氧在6.0 mg/L 以上。放鱼苗前对池壁、常用工具用30 ppm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和冲洗,最后用淡水冲洗后蓄与购苗地相同盐度的海水备用。

2.3 淡化

将鱼苗用20 ppm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投入淡化池中暂养,放养密度为400~500 尾/m2,待其适应新环境并能正常摄食后开始淡化,每天抽掉一部分池水,然后缓慢注入淡水,使其盐度稍有下降,淡化梯度每天降低2‰盐度,据陈文忠报道:在鱼苗整个淡化过程中,盐度越高时,降盐时对鱼苗的应激作用越小,盐度较低后,降盐时对鱼苗的应激作用越大。因此,鱼苗淡化,盐度的降低是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一般不得超过4‰。大约经过7~10 d 的淡化,池水的盐度在0.5‰以下,鱼苗已经能够完全适应淡水环境。

2.4 驯食

淡化期间,为防止鲈鱼苗间的相互残食,尽量使鱼苗饱食,应及时提供新鲜、适口、充足的饵料是养好花鲈的关键。鱼苗刚入池时,以投喂新鲜鱼糜为主,同时投饵的范围应大些,保证所有鱼苗有摄食的机会,2 d 后在鱼糜饵料中拌入粉碎的花鲈稚鱼人工配合饲料,并逐渐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15% ;鱼苗达4.5 cm 左右,开始投喂花鲈稚鱼颗粒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 ;鱼苗达5~8 cm 时,在稚鱼颗粒配合饲料中混入一部分幼鱼颗粒配合饲料投喂,并逐渐加大幼鱼颗粒配合饲料的比例,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6%。待花鲈个体逐渐长大,活动能力增强后,还要逐渐驯化其定点摄食。淡化和驯化期间日投饵均为4 次,投饵时间7 :00、11 :00、15 :00、19 :00,每次投饲后清理残饵。投饵时先用工具拍打水面,以引起鱼苗的注意,然后慢慢将饵料或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泼洒投喂,以保证鱼苗都能吃饱。经1 个月左右的强化培育,花鲈体长可长至9 cm 以上,即可转入成鱼养殖。

2.5 培育管理

2.5.1 水质管理

花鲈喜欢清洁、溶氧量较高(4~6 mg/L)、透明度30~40 cm、pH 值7.0~8.5 的水质环境中生活,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含量充足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在鱼苗放养早期池塘水位控制在80 cm 左右,以后逐渐加深;随着鱼体的生长和鱼池载鱼量的增加,池水应保持在1.5 m;二是坚持每天换水,换水量为池水的30%~50%,高温季节,天气骤然变化时加大换水量,同时增加水位,防止水温过高(花鲈适宜生长温度为20℃ ~24℃),影响鲈鱼摄食和生长;三是根据池水溶氧变化规律和天气水质情况,适时使用增氧机增氧;四是淡化驯食期间定期用生石灰消毒水体,改善水质。

2.5.2 病害防治

鱼种培育期间,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对症治疗用药,不使用违禁药物,并严格执行休药期。

3 成鱼池塘养殖

3.1 池塘准备

3.3.1 池塘条件

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是预防鱼病和提高养殖产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池塘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底部平坦、沙泥质底,不渗水,面积一般在300~700 m2,水深1.5~3.0m,淤泥厚度≤ 0.2 m,注排方便,进排水设计合理的地点。要配备专用的进排水系统,在进、排水口处用尼龙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进入。同时每亩水面配备1.5kW 的叶轮式增氧机1 台、功率为3kW 的抽水泵1 台,以保证池塘增氧和随时更换新水的需要。

3.3.2 清塘消毒

养殖花鲈的池塘最好经过干塘、清淤与暴晒,不但能保证良好的水质,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扩大池塘水体空间,花鲈苗种入池前10~15 d 用生石灰75~100 kg/ 亩进行清塘,以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清池3~5 d 后,注水入池,开始时注水水深在1.0~1.5 m。

3.2 鱼种放养

体长10 cm 左右的鱼种放养密度约为5 000~7 000 尾/ 亩。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无病无伤、游动活泼、逆水游动能力强。苗种放养时要进行药浴消毒,以防病害入池,一般用3%~5%食盐溶液浸浴鱼体50 min~20 min 或用20 ppm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0 min~10 min。

3.3 养殖管理

3.3.1 饵料投喂

鲈鱼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为:蛋白质45%~50%、脂肪13%~18%、碳水化合物15%~20%、微量维生素及矿物质。王友慧使用营养成分分别为水分9.98%,粗蛋白41.73%,粗脂肪10.98%,粗灰分11.87%的人工配合饲料,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在花鲈池塘无公害健康养殖中主要使用花鲈颗粒配合饲料,从养殖效果来看,使用专门的花鲈颗粒配合饲料完全能够替代鲜杂鱼等动物性饵料,且具有绿色、环保、成活率高、抗病力强等特点。

鱼种刚入池时,投饵时应全池投喂,以保证所有鱼苗均能摄食足够的饲料,2~3 d 后,逐步减少投喂点,逐步将鱼种驯化至定点、定时摄食。每次投喂前先用固定器皿敲击一种特定声响,再向食台投饵,以形成条件反射,日投喂3~4 次,每次30 min,经7 d 左右驯食,使鱼形成在水面聚群抢食习性后转入正常投喂。一般情况下,水温低于18℃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 ~3%,日投喂2 次;水温18℃以上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 ~5%,日投喂2~3 次。同时还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摄食情况,合理调节投饲量及投喂次数。

3.3.2 水质调节

无公害生产中,水质控制是一项关键的技术环节,保持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是生产优质花鲈的重要保证。花鲈放养初期,由于水温偏低,池塘水位可以浅一些,以便升温。随着水温、气温升高,花鲈鱼体的生长和鱼池生物量增加,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的具体情况,及时加强水质管理。水质管理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勤换水,特别在养殖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应达到30% 以上;二是勤增氧,随着鱼体的生长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愈繁,尤其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白天要开动全部增氧机增氧,夜晚也应开动部分增氧机增氧,保持池水溶解氧含量在5 mg/L 以上;三是勤消毒,高密度养殖带来池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池水中的溶解氧,尤其在高温天气时更为严重,这也是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而适当施用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可除去池水中的氨态氮和亚硝基盐,保持良好水质。

3.3.3 鱼病防治

鱼体发病主要是养殖环境恶劣、饲料变质或缺乏营养和外界不良刺激等因素影响所致。因此,花鲈在池塘无公害养殖过程中,应选择和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安排合理的养殖密度,减少对鱼体的各种不良刺激;提供优质的饵料,确保鱼体健康生长;提高鱼体的抗逆能力,避免疾病的发生。同时,在充分了解、掌握常见疾病及其流行季节的基础上,做好积极的疾病预防工作,平时注重做好:一是定期加注新水;二是科学使用增氧机,以将池底潜在的致病因子释放出来;三是定期泼洒生石灰,既能调节水体pH 值,使池水不会出现偏酸性,又能杀灭水中的有害病菌,还能使淤泥释放出无机盐;四是勤除塘边杂草及水面垃圾,勤除残饵和死鱼,勤清理、消毒食场、工具等,并保持池塘周围环境清静;五是正确选用药的品种和剂量,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执行,严禁使用标准中禁用的渔药如孔雀石绿、痢特灵、氯霉素等,并严格遵守对不同药物的用量及休药期等相关规定。

3.3.4 日常管理

俗话说:“三分放,七分养”,花鲈养殖日常管理工作除了做好水质管理、投饲、防病等工作外,还需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每天巡塘2~3 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正常情况下,花鲈在池塘中下层活动,从水面很难看到鱼的活动,如果发现鱼在水的中上层无力游动,则很可能是发病和缺氧的先兆。二是做好养殖日志,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的要求完整记录鱼苗种放养、投饲、用药等情况。三是每隔15~20 d 抽检花鲈生长情况,及时调节日投饲量。

3.4 适时收获

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和花鲈生长情况,确定起捕时间。2~3 月放养的花鲈,养殖300 d 后规格可达到体重500 g/ 尾左右,一般当年10 月之后就开始陆续收获。上市前,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休药期规定,停止用药,并停饵吊养3 d。收获时,因鲈鱼生性凶猛,鱼体娇嫩,捕捞容易损伤,因此,整个捕捞、挑选、过磅过程,宜小心操作,注意轻放,动作快速,尽可能减少花鲈的活动及干露时间。

4 小结

(1)花鲈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从水质调控、饲料、渔药等方面规范水产养殖,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规范投喂饲料和使用药物,降低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负面影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2)花鲈鱼苗淡化过程中的盐度控制。鱼苗的淡化过程,必须待鱼苗能够正常摄食饵料后才能开始淡化,淡化时要保持盐度一直降低,不可反复。如果盐度由低升高超过0.2‰时,就会造成鱼苗应激死亡。

(3)花鲈鱼苗有严重的互残习性。防止鱼苗培育过程的自残是提高淡化成活率的关键,体长为100px 的鱼苗即可吞食3.5 cm 鱼苗。在饥饿时,同规格的鱼苗也互相残食。所以在育苗过程中,一是要尽可能将鱼喂饱;二是要及早进行规格分选。

(4)为了提高饲料的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养殖的投饲量要视花鲈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季节灵活掌握,同时要适当延长喂食时间。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